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谢灵东
[导读] 主题阅读与一般阅读相比而言,主题阅读更有利于实现信息整合

        谢灵东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 546499
        摘要:主题阅读与一般阅读相比而言,主题阅读更有利于实现信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深入地、综合地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掌握文章传递的情感态度,从而实现学、思、拓展一体化教学。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建议分析主题阅读教学价值,重点探讨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前言
        在新课程持续推进背景下,大阅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让高中语文主题阅读备受广大语文教师关注,这不仅仅有利于开发高中学生逻辑思维,增加高中学生阅读量,拓宽高中学生阅读视野,更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教学模式,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体现。在当前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下,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给学生阅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视野,但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窄化,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为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致力于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力争通过主题阅读改变学生阅读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主题式阅读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所谓主题阅读,其实就是将某一主题下的多篇文章整合到一起,组织学生开展深入阅读、比较分析阅读、合作探究阅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提炼文本核心思想,总结归纳出某一类文体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其差异,帮助学生从阅读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章过渡,从掌握一篇文章阅读方法到掌握一类文章阅读方法过渡。
        具体而言,主题阅读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对于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促进高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主题阅读也满足高中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系统地、深入地阅读文本,促使学生理解吸收文本核心思想,增强学生主动阅读、自主阅读意识,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一)结合相似文章,提炼主题
        从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编排设计来看,高中学生阅读的文本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容纳了大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本内容,给学生搭建了多彩的阅读世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但文本的多样性也具有负面作用,比如不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整合,内容较为分散。所以,我们才提出了主题阅读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将相似主题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师生共同提炼出主题,建构主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阅读内容,在“主题”导向下找准文章主旨,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将具有相似主题的文章整合到一起,也有利于降低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难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打造有效阅读课堂。
        高中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咏物、咏人、咏史类文章;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文章;也有蕴含各种情感表现的文章,比如爱国的、自然类的、信念类的......语文教师可以按照上述主题进行文本整合,梳理教学步骤,指导学生有条理地阅读课文,避免散乱课文给学生造成的理解障碍和思维混乱。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词就是典型的咏史类文章,语文教师可尝试将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起教学,从作者生平事迹、写作风格等角度鼓励学生自主归纳两篇文章的题材,对比分析两篇文章风格。借助迪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同时也深化学生对文本核心思想的理解,间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本综合分析能力。
        (二)以单元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之一,是增加学生阅读量最重要的形式。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提倡群文阅读。从高中语文单元课文编排来看,每一个单元内容大多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这一主题其实就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是串联起单元内所有文章的“线索”。也正是基于这一主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阅读文章,使学生有效学习阅读内容。
        以高一语文上册三单元为例,《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三篇文章都是一“往事”为线索,分别回忆了“刘和珍君”、“包弟”以及“梁启超”现实。整个单元内课文主要以写人记事为主,抒发了作者对纪念者真挚的情感。但三篇文章虽主题一致,但也有不同之处。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单元内同一主题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阅读任务群,请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分别设置阅读任务:探索三篇文章细节描写;探索三篇文章主旨;品读文章精彩片段;分析三篇文章的架构组成,给学生明确阅读方向,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读。
        (三)应用“课内+课外”模式,开展拓展阅读
        “课内+课外”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常用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内外衔接的阅读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实现“1+x”阅读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依托教材内容,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和拓展阅读,无形中增加学生阅读量,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主题阅读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应用此种阅读模式,拓宽课外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其“课外导读”主题模式,以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教学完《哈姆莱特》这篇课文后,我们就可以以“威廉·莎士比亚”为“课内+课外”的线索,先推荐学生阅读与《哈姆莱特》主题一致的四大悲剧的其他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然后再鼓励学生阅读作者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让学生来一场与“威廉·莎士比亚”的“邂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专场阅读,打造浓浓书香氛围,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小结
        一言蔽之,主题阅读教学适应语文课程改革趋势,有利于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增加学生阅读量。我们当积极整合教材文本,开展多样化主题阅读,借此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论如何高效提升高中生语文阅读技能[J].刘卫军.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2]开展主题模式,打造有生命力的阅读[J].吴玲玲.学苑教育.2018(19)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王峥.科教导刊(下旬).2016(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