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鹰
渠县中滩镇第一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从新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新型教学方法的价值。在教学期间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懂得创新,特别是要对教学时所用的方法进行创新,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教学,锻炼他们自学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还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锻炼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可以在此期间得到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较为懵懂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学什么。此种情况下教出的学生大多缺少自主思考能力,非常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但是在不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学生会有机会思考、有机会交流,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以往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寻找正确的思考方向,所以只能询问教师,或者模仿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但是当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后,他们会自主的查询资料,会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一起探讨其中的问题等等。而当今社会正需要这种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才,他们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够为企业和集体带来荣誉。
(二)改变学生学习习惯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会习惯性依赖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会等待教师告诉自己答案,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形成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布置独立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决方法,最终获取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改掉自己遇到问题找老师的习惯,并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有利于促使学生改掉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年龄较小,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较少,所以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中,教师不仅会从教材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还会利用课外的一些内容进行辅助,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此期间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在不断增多,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尤其在教育不断改革背景下,教师会传授学生很多不同的学习方法,他们会逐渐发现语文中的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质疑问题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养成自学习惯,教师要在教学时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但是新型的教学方法却可以,在翻转课堂当中,学生就能够获得更多自由的时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会先从教材出发开展教学,当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翻转课堂氛围的同时,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其中来,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此期间,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能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另外,因为生源不同,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能力好的和学习能力不足的在课堂中的表现状态是不同的。即便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需要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复习。而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刚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将相关视频发送到班级群当中,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自学能力[1]。
例如: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并让他们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不认识的生字标注出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面对,有些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会自己查字典、查资料解决其中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预习结束后,便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要发现他们当前存在的问题,以便之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课堂进行翻转,比如利用视频改变氛围。《北京的春节》是一篇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章。通过视频让学生进行对比,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与北京的春节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并说一说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以此达到高效开展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时的视频进行整理,传送到微信群当中,让学生随时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
三、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前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会直接进行教学。特别是在小学的时候,教师认为他们没有能力自学,所以没办法通过复杂的方式进行导入。但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利用有趣的方式进行,并且要知道它的价值。因为利用有趣的方式可以改变学生的态度,让他们愿意投入到课堂中去,所以教师要对此进行设计,从小学生的兴趣或者爱好出发,提高导入效率。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复习,他们很难静下心来[2]。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导入环节,之后教师可以专门拿出十分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以《牛郎织女》为例,这一课的内容属于神话传说,大部分学生都对此类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非常容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开展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这一课的内容播放一些视频。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故事,还要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在之后阅读课文时找到对应的片段。让学生观看完相关视频后,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在他们积极阅读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自主探究的任务,以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其中的主要故事线索,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整个故事讲述出来。学生在阅读和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四、情境模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创设相关情境的时候,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带领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在情境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相关问题,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促进作用。
例如:以《鸟的天堂》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便是作者的一个奇遇,其中主要涉及到了树木、鸟儿还有朋友。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外出,让他们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情境。此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内容进行自主思考,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自主探讨,锻炼学生独立学习
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知道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他们探讨的机会,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为此,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并让学生在此期间得到成功分锻炼。此种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抵触,还可以让他们积极投入其中,思维得到锻炼的同时,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想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先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再从不同的教学方法出发,改变他们的态度,让学生愿意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时不断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侯惠云.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开展策略[J].学周刊,2021(13):101-102.
[2]吴燕.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1(10):46-47.
[3]梁萧.重“学”、轻“教” 个性学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