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舒平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往往是学生最排斥的一部分内容

        舒平
        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新坪小学  562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往往是学生最排斥的一部分内容,因为习作教学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习作水平,同时学生必须有自身的素材积累和材料来源,才能够快速的写出优美的篇章,所以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就比较低下,新时代背景下滋生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法,教师可以合理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积极地渗透生活化教学,努力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积累一定的习作素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习作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借助生活化教学法,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语文的知识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课堂内容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往往无法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习作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往往对习作不感兴趣,大多数学生都是被迫进行习作,并不是主动的进行,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习作的意义,使得教育变得形式化,不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还会严重地降低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教学方法的落后
        在新时代背景下,虽然我国的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社会上仍有很多贫困的地区,很多的农村学生从出生都没有走出村庄,因此,导致农村的学生的视野比较局限知识面,而缺乏广阔的知识面,学生学习往往只能借助教材上的知识,不能真切的实践与感受。同时,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不能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基本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各项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严重降低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教师应该积极地树立生活化教学思维
        农村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此使得农村小学生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由于家里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说话一般都采用方言,对农村小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学校进行了普通话推广,但是由于学生在家时间比较长,严重影响了学生普通话的学习与应用,使得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了口语化严重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也严重的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尽量减少自身方言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为了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树立生活化的教学思维,积极地在日常习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渗透与引导,使得学生地习作既来源于生活,又能高于生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习作“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有哪些?并积极地引导学生结合“怎样珍惜资源?”在课堂发表自身的观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活跃农村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氛围,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化的习作意识,使得生活化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的运用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二)习作课堂教学应该结合生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有效地提升农村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效地结合生活,合理的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学,并且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普通话的学习与训练,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培养农村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关于“人物细节的刻画”相关专题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结合生活,合理地渗透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人物细节,从而为自身的习作奠定良好地素材基础与感情基础。例如,在写作“父亲如山,母爱如海”相关题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发现父母无尽的爱。既能够让学生体会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又能够使得学生地习作水平快速的提升。
三、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渗透生活化教学思维,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地写作素材。同时,教师首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思维,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纲目的基本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地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元德.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No.590(06):49.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9):150.
[3]孙元德.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No.590(06):49.
[4]闫春娟.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思考与研究[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4):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