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华
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代兴小学 402460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重心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已经从让学生被动的学习语文知识转变成了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去探索知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人生道路,还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重心的巨大转变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意义,提出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宽语文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且对事物的认知还未完全形成,所以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如果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着重的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则能让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拥有更多可能。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更要深刻的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养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习惯,进而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一项差事。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意义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其不仅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在教学中,学习习惯通常是指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自身的准则、思维、理念去快速的学习语文知识,这一养成过程十分漫长,而且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跟学习意识有所不同,学习习惯是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行为[1]。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即使在家里也能自主自发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而且还能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生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当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时,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有巨大的推进作用[2]。预习过程中,不管是生字还是难懂的词句,都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锻炼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这一步骤,不能盲目的就去进行直接的课文讲解。例如,当学习《天地人》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默读几遍课文,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语句和生字做好记号;等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后,语文教师就让学生举手朗读课文,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聆听和评价;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分组讨论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预习的成果展开针对性的讲解。利用这种预习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容易就能让学生学会和理解,还能让学生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当然,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指导,通过让这些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他们学习的目光,进而自发的投入到课堂之中。
可见,做好课前预习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学生的学习习惯快速养成,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也是一项重要措施。鉴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生动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教材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无形中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教师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把学生的主观意识与教学内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所教学的知识更具实用性;还需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制定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目光。例如,当进行《口耳目》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的内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首先,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正确指出自己的左手、右手、眼睛、鼻子等,若如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立即指正并告知正确的答案。等学生对口耳鼻有了一定的认知后,语文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文章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如让学生回答“口耳目能做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种方式来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无形之中就能带动学生的思绪,让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而逐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三)拓宽语文教学模式
全面拓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让他们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目光[3]。而要改善这一不利情况,教师还需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合理的拓宽语文教学模式,通过极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打消学生的厌学心态,让学生能够被教学方式深深的吸引。例如,当进行《秋天》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模式,而且应该引导学生来讲解课文。具体操作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好课前预习,然后根据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和文章的内容顺序,每人依次讲解一句自身的感悟和理解。当学生进行回答时,教师不要急着指出对错,而是鼓励学生勇敢的讲下去。等全部学生轮流完成讲解后,教师再逐字逐句的去分析文章的内容。通过转换师生位置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除了这种教学模式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的模式,如多媒体、音乐、图片等。实际选择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立体直观的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学习习惯。总之,教学模式的运用还需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进行科学的选择。如此一来,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良好的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开始培养养成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还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习惯等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小学这一关键时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香.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作文:教研, 2020(4):0226-0226.
[2]卢金金. 浅析有效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6):0393-0393.
[3]张琼.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3):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