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数学学习本质,提升有效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 程晓花
[导读] 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数学题本》。题本的产生、建立、使用,

        程晓花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  
        摘  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数学题本》。题本的产生、建立、使用,让学生都能正确理解数学的价值,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的完善、构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认知体系,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数学题本、学习过程、学生参与
一、《数学题本》的产生
        1989年,“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发表报告《学科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其中它对新的学生角色提出了建议:“应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不仅要应用已有的知识,更要经历新知识和日渐增加的困难情境的挑战。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是接受传授给他们现成的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以下简称解读)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教和学的行为主体具有一定参与度的活动,这里的“参与”不仅指态度、行为,更指数学思维;不仅指参与的形式,更指能收到的实际学习效果。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项独白式的教学,它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互关联的活动体。【1】
        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为了应对中考,片面追求高分,为考而教;焦虑的家长们更是依赖各种补习班,学生课余时间大量被挤占,加重了学习负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多重困扰。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重复练习,大量刷题确实在短时间内能提高学生的分数,但不能真正教会学生学习,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思考、拓展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为此,本人经过四年的实践,创造性地使用了《数学题本》,即全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整理、归纳重要结论、重点题、错题、好题等。学生把课堂上、作业、试卷、课外阅读中的遇到的多种题型整理在本子上,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夯实基础,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
二、《数学题本》的建立
1.题本格式
        数学题本用的是100页左右的B5本子。每面标上页码,用竖线隔开分成正文区和反思区两个区域。正文区占整面的,反思区是占整面的。正文区:写日期、题目,来源和原始题号。写题目的拓展变式题。写出它们的解答过程。如第6章复习卷,第12题。以第12题为例,变式后的题号就变成12.1?,12.2等,一题多变,旨在让学生通过做一道题,通一类题。反思区:用来写选择、填空的答案、错因、思想方法、知识点等。黑笔抄题,蓝笔写解答过程。
        题本示例如下:
        正文区:2月25日,第6章复习卷,第12题:
        
        
        

反思区:12.0  1一种情况:互为相反数  12.1  1或-3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12.2  1一种情况:互为相反数   12.3  -3  一种情况:相等
知识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意义、立方根的概念和意义。    
        2.内容收集
(1)课堂笔记
        正文区记录每节课的例题、重点题型。反思区记录核心知识点,基本方法,变式训练,规律总结等。如: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还有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如求代数式的值:一表示二代入三求值。因式分解的步骤:一提二套三彻底。下面以八上沪科版教材第85页第9题为例。
        9.0已知:如图,D是△ABC内一点.求证:
        9.1
        9.2当点D为的平分线交点时,试探究的数量关系。
        9.3当点F为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点时,试探究的数量关系。
        9.4当点E为的外角平分线交点时,试探究的数量关系。


        9.5求证:DB+DC<AB+AC
        9.6连接AD,求证:
反思区:
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9.0,9.1)
二、辅助线的添加方法(9.0,9.1)1.连接AD并延长;2.延长BD交AC于点H
三、角平分线相交模型(9.2—9.4),上图中,有Rt△BEF和Rt△DCE
四、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9.5-9.6)
        
        
        解读里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包括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2】本题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三角形边角关系中的两大重要定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避免了题型的简单模仿,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爱迪生说过,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地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2)错题整理
        错题的订正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选择、填空、计算题平时进行常规订正后,建议把错题题目先抄在题本上,周末再次整理,二次订正。解答题的订正,题目长的可以寻求家长帮忙抄题,也可以剪下题目粘贴,也可以打印题目粘贴。
        数学题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收集学生自己的错题,并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错因、纠错改错。错因分析包括:审题不清、概念不明、计算不准、方法不对等及考查的知识点,并对该题能做到举一反三,尤其是计算题,错一道要做同类型的三道。和传统的订正错题不同的是,学生不需要再誊抄之前错误的答案,因为那是对错误的再次强化,不利于思维的正迁移,而直接写出正确解答过程,做到步步有据。
        (3)好题整理
        订正试卷错题时,优秀的孩子需要订正的题目少,就要求他们整理好题,至少三道,反思区写上推荐理由,拍图在群里共享交流。示例如下:
        
推荐理由:(1)多种方法解题;(2)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
3.教师点评
        对数学题本,老师通过面批、组员互查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点。周末老师对题本进行集体加个人的点评,学生拍图上传,教师反馈指导,进一步完善题本。另外,每一单元之后,学生还需对本单元的统考试卷进行整体反思,家长的建议。三、《数学题本》的使用
        1.及时多次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学生复习题本的方法,倡导学生及时复习、尽早复习、碎片化30秒或1分钟时间复习、多次复习:用画“正”字法来复习。每道题,难题或重点的题或好题至少看5遍,看过题目回忆或再做一遍解题过程,然后与答案核对,看完一遍画一笔,画完五笔就得到一个正字。通常5遍时间如下:当天、两天后、一周后、两周后、统考前。同类的题目,可以在题目边上标记同类题的页面题号,便于查找。
        2.开展讲题活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应用。让学生当老师,通过手机、电脑录频讲题,边说边写,锻炼了学生数学思维,提高了学语言表达能力,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另外,视频能保存,可以反复回看复习,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讲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首先是选题,《数学题本》上出错率高的题、重点题型。其次是选人,对于思维程度高的题,需要思维严密的同学讲解。易错题,一般让写错的同学讲解。再次,学生录制好后,私发视频给老师,老师及时跟踪指导,帮助学生理顺讲题思路。最后,老师将所有视频合并成集,标上名称日期,发到群共享,便于随时查看。
    让学生讲题,让学生把解题思路说出来,暴露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辨析反思,从而发现问题,重构知识及解题方法思路。也是对数学题本的再利用,这样的讲题效果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有利于思维的培养,也避免了重复练习,大量刷题。
        2.合理优化题本
        数学题本,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一本在手,万事无求。数学题本的建立过程,是对于数学知识的重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地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数学题本是属于每个学生特有的一本资料,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善思好问、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遇到问题时,都能多去问几个为什么?能否再变式?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甚至于自己去改变条件或结论来编题。事实上,在获得一种解法之后,当即反观解题过程并寻求优化才是更值得提倡的一种解题习惯。【3】
        四年的实践证明,数学题本的使用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对比上一届学生入学和毕业情况,可以看到,数学题本的使用效果明显,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2]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69,70.
[3]王大前:“解题记录+解题反思”:一种有效的“提优”模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