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赵海芳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赵海芳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孟匠中学 048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束缚,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并且能够深入挖掘科学内涵,整合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语文教学。在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部编版教材的创新之处,通过加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教学,能够更好的践行新课程的理念,使新课标的三维理念落实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有效融合
        引言:
        初中部编版教材的编写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突出选材的经典性又兼顾了知识性和价值观。因此,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贯穿部编版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每一个单元均有清晰而明确的主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关注语文教学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渗透,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价值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计有人文主题,在人文主题设计上力求与当前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内容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来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材中选择了邓稼先、闻一多、孙权以及吕蒙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的身份包括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艺术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向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中的优秀品质,进而以优秀品质指导自己的人生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使学生能够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更好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
        从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来看,语文学科教学应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语文学科中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为立德树人的渗透提供了所需要的资源也提供了必要的载体。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通过人文主题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通过语文要素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以具体的方法和形式感知这些立德树人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把握住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能够让学生在人文主题中学习优秀品质,培养良好的德育品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效融合路径
        (一)重视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素养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融合,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课程教学的内容,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多种作用的培养。例如在《邓稼先》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将课文进行大意划分,让学生思考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接下来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实现语文要素的教育: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1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作者只是着重讲述了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以及贡献,但对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没有做详细介绍?为什么要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文章最后说道“我热泪满眶,事后我最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情感震荡是为了民族自豪还是为了邓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两个方面,落实语文要素的培养,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邓稼先的历史贡献以及邓稼先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感悟更加深的伟大品质,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实现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想象,促进情感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针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部编版教材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新课程改革里面提出的教育思想相契合。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课程教学策略,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实现情感的体验和升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在语文学科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贯通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黄河颂》为例,在这一节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黄河大合唱》音乐剧片段,让学生感受磅礴的气势,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直观的体验,更好的感受课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其次,让学生尝试进行课文朗读和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加强师生交流,落实要素训练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结合语文教学的需要,教语文要素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训练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这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和语文知识学习诉求,交流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更好的进行融合其实高效的语文教学。在进行课前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搭建有效的实施交流平台,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就课程内容展开探索,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背影》这一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本节课程的主题“情感哲思”作为主题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自己对于父亲的印象,在这样的情感交流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落实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部编版教材育人功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以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以人文主题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 冲.“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七年级下册语文具体解析[J].教育科学,2019(01):07-08.
        [2]韩国英.如何落实统编教材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J].青海教育,2020(09):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