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对策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陆小丽
[导读] 谈到数学文化大多数人都会将其归纳为数学发展史

        陆小丽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三小学 737200
        【摘要】:谈到数学文化大多数人都会将其归纳为数学发展史,但其实不然,把数学文化具体化就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概念等。数学作为学生入学起就开始接触的学科,其重要性已经被大众熟知,那么如何将数学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众多数学教师都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文讨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对策,以供数学教师们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对策
        引言
        数学本应是小学生们所喜爱的科目,但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为了过滤学生的筛子,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将其拒之千里。其实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只停留在数学的表象上,而是要深挖数学文化,利用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有创新精神与严谨的态度,懂得欣赏数学的美,运用各种方法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中。
一、数学文化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时比较吃力,同时他们也认为数学只有定理、公式、运算等内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认识也比较片面。数学文化的内涵是多样的,数学教师将它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能够向学生完整的展现数学发展的过程,将数学的完整性向学生体现了出来,
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全新的认识与理解,当教师采用多样的形式教学数学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们能够自发性的学习,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虽然新课改的推行范围广,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生则受他们的影响,会为了获得他们的夸奖而追求学习成绩,在学习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没有为自己学习只是日复一日地为别人而学,这样不仅使得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也使得教学的质量大幅下降。当将数学文化带到教学课堂中时,能够学生学习到各样的数学内容,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三)展现数学价值,发展学生思维与品质
        数学文化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数学美感、数学思维、教育等,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充分展现数学价值,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感受到数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之美,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活跃并发展思维,会主动深入地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后也会改进自身的学习思想,发展良好的数学品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对策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计划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为了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了解数学、学习数学,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思考数学问题并能有多个方法解决它。数学文化的渗透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不是让学生“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数学教师要懂得将数学文化循序渐进地渗透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实情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逐步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慢慢消化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设计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时,除了制定要让学生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基础目标,还要让学生了解到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意义并探索简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养成学生推算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当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就会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二)导入数学故事及数学历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它的发展离不开古今中外各个数学家的心血与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导入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这节内容时,需要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导入圆周率的来源,以及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历史,让学生学习他身上坚持钻研,谦逊低调的品质。
当教师借助数学家或者名人的故事来教学时,便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他们的优良品质中努力学习并能够拥有远大的志向,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数学历史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一年级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可以从用实物计数到结绳计数、刻道技术,再到记数符号的发明,数字的发明和传播,让学生了解数的起源及发展,知道数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
(三)做好数学教材的延伸
        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秘密武器”,数学教师应当具备渗透数学文化的意识,深挖教材内容,立足于数学教材并做好数学教材的延伸,将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充分展现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有一节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局限于这些内容可以做适当地延伸,让学生简单了解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特征及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联系性,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平面图形知识体系,然后在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内容时便能够轻松理解、快速掌握,在遇到较难的数学问题时也能够有活跃的思维来解决[2]。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拿剪刀用卡纸将正方形与长方形剪出来,粘贴在小棍上面,然后引导学生旋转图形,让学生了解圆柱的模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拿生活中有关圆柱体的物品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
(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数学文化也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所具有的数学文化,将生活中的数学美、数学思想等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明白数学文化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的知识时,就可以给学生介绍恩格尔系数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恩格尔系数是家庭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由此让学生明白“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3]。或者在给学生构建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体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的图片:电闸门(平行四边形)、蜂巢(六边形)、车轮(圆形)、陶器上的图案(正方形),学生在观看图片时便能够体会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文化,而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历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内容,只有教师将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透到了教学中,才会使数学这门学科变得内容丰富,才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平易近人,才会让学生逐步理解数学并喜爱数学,才会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玉霜.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文化融合的策略初探[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4):0256-0256+0260.
[2]甘建平.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美——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4):104-105.
[3]苏小婷,王净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5):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