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 刘燕、李华英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

        刘燕、李华英
        成都市双流区永安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使之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效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必须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能够自主学习,以此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引言:
教育活动是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任何一个群体的,因此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形成数学逻辑思想,并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因此,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到数学,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夯实数学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促进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理知识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培养逻辑思维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智慧,也很难解决众多的实际问题,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取长补短,共同研究探讨,总会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学习内容很丰富,因此教师利用各式各样的例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要平均分配,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较差的。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教会了成绩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得到了帮助,因此也就看到了学习的希望。当然教师还要鼓励各小组之间竞争,以此来提供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不足
(一)重视形式,没有真正落实

在如今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合作的形式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没有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有效地沟通交流,因此导致学习效率并不高。很多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切实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而是固步就班的抄用网络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由于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导致他们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就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起到确实效果。即使在表面形成的小组,但是却没有充分沟通交流,没有形成合作意识。


(二)学习安排不当,效果较差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随意开展教师要切实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组织合作学习。如果不分场合地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给课堂的纪律性带来影响。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相应的合作学习经验,经常都是以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学习,这样便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合作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思维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那么就需要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情境。构建合适的情境也是学生能够合作学习的基础。例如,在《分一分》课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能够自主说出各物体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联系同桌来自主动完成实践,对于完成准确又快速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合作学习带给自己的帮助,进而在正式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后,能够积极有效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形成合作意识。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明确其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正确选择才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首先,教师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内容,应该选择具有价值,对于学生有帮助的内容。在学习新知识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完成,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平均分》课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让各小组对于平均分的改变、公式、运算进行讨论,进而掌握,这才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而对于其中一些不重要的内容,教师不应该让学习小组在这些内容上浪费时间,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来说,应该让学生能够对自身先有充分了解,然后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在小学阶段,只有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这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例如,在《平行四边形》课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留给学生在数学书中寻找答案的时间,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当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要让小组成员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判断别人的对错,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要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要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评论,2009(03):115-118.
[2]黄爱华.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4,000(007):52-52.
[3]吴智敏.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冯春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