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刘蕊蓉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中阶段数学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建模思维的培养

        刘蕊蓉
        虎山中学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514299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中阶段数学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建模思维的培养。这种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必须要给予建模思想培养高度的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建模学习氛围,教授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而阐述了应该如何更加高效的对学生进行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思想;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1、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因此需要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都会直接采用一刀切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1.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并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了表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模式,除了会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点以外,在课下还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整个学习压力会非常大,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中阶段的数学考核体系大多都较为单一,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并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无法推进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虽然部分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是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彻底的了解知识点,当考试时遇到一些变换题型时将会束手无策。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考核评价模式进行转变。
        2、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核心素养的注意事项
        2.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高中阶段,想要更加高效的对学生的建模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则需要注意相关事项。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适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建模思想,注重将建模思想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统计”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书中内容思考如何将抽样、样本、样本频率分布等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简单的模型,增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这一模型并学会如何建模,如何利用模型思维进行数学的学习和思考。
        2.2注重讲课技巧
        教师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想要对学生的建模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则必须要注重自身的讲课技巧,既要高效的讲解数学知识点,同时还要不断渗透建模意识,想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建模核心素养,这样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2.3做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建模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显得十分重要。针对一道数学题,教师在进行分析时需要从不同的思路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授学生在不同思路下所采用的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将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假设、探究以及检验的整个过程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3、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3.1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对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将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同时还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函数的最大(小)值”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例子。教师就可以以体重来作为对比,小明同学的体重比2班所有同学的都重;小明同学比2班有些同学重;2班所有学生都比3班的学生要重;2班有些学生比3班学生要重。当教师列举出以下几个例子之后,然后让学生对“最重”和“最轻”两个值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对重和轻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例子中“所有”“有的”“有些”这些词单独拿出来进行理解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探索能够让教师很好地将函数中任意与存在性的问题引出来,后续教师则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细致的讲解,通过教师的细致举例能够更好的凸显出教学模型,让学生以实际生活场景为基础来更好的形成建模思想。
        3.2借助教学活动来培养建模思想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课堂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渗透建模思想,这样既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核心素养,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概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教师可以准备50个乒乓球,其中有48个白色和两个黄色,教师可以将乒乓球统一装到一个密封的箱子内,然后让多名学生从箱子内抽取10个乒乓球,每抽取完一次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抽取结果进行记录,然后让学生分析能够抽出黄色球的概率。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率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建模核心素养的发展。
        3.3联系实际生活提升教学效果
        在对学生的建模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教师需要紧密的结合实际生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以后教师需要及时帮学生进行解决,在解决时则需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建模培养效果。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例如在典型的方程模型建模中,基本的建模思维是基于题干内容进行方程模型构建,但在培养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则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上学的路程、速度、时间问题为例提出问题,再让学生依据实际数据进行路程计算的方程建模,如此就可以通过具象情境的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建模思路,进而更快速高效的构建出解题方程模型。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建模思维思考生活中问题的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连接,不断渗透建模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安现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J].考试周刊,2021(28):53-54.
        [2]陈国鸿.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能力培养之道[J].教师,2021(04):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