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李毅
[导读] 所谓讨论式教学,指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高中物理知识的有效性教学。

        李毅
        桐城市第八中学       安徽   安庆   231400

        摘要:所谓讨论式教学,指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高中物理知识的有效性教学。因为通过讨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物理思维,拓展学生们的物理思考能力,进而深化学生自身的高中物理学习成果。本文即是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以及老师学生共同讨论学习三个角度出发,对于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那种老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坐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才是关键。所以,教学老师需要注重对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激发,而不仅仅是传输学生课本中的物理知识。或者说,传输学生课本物理知识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因为只有突出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保证和提高学生自身的高中物理学习能力才是真正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自主讨论预习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对于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而言非常重要,所以教学老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高中物理讨论教学时,其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预习。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预习,可以提前发掘学生们的物理知识学习疑难,进而也就为物理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需要说明的是,学生们的讨论预习并不是利用课下时间,而是课堂时间。也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五分钟时间,专门要求学生进行讨论预习。
        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预习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学老师需要提前做好课前分组。为了节省学生们的课堂讨论时间,教学老师可以按照前后座的方式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展开预习讨论。具体讨论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合作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二是合作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讨论原理,三是在预习力的合成和分解时遇到了什么样的疑难。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老师要对学生课前自主讨论预习的时间进行限定,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要给后续的知识教学留出一定的时间。在学生小组展开预习讨论时,教学老师不要过多的参与,以免影响学生自主性思维的发挥。可以说,这个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出错的过程。因为只有了解到学生们的知识学习错误,物理老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才会变得明确而具体。在学生合作讨论结束之后,教学老师要让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合作讨论成果进行整理和记录,然后交给老师。之所以没有让学生进行陈述,是为了影响其他学生们的汇总分析思路。教学老师在收集到学生们的合作讨论预习结果之后,也就知道了学生在该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哪样的优势和不足。针对于优势部分,物理老师可以略讲,而对于其中的不足部分,物理老师可以进行详细阐述,如此才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指的是在物理课堂的进行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展开合作讨论学习。

一般而言,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述并不能够真正深化学生们的物理知识学习和理解,只有通过促进学生展开物理学习讨论,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物理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该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对此,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化应用进行合作探究。这一次,物理老师不能够再按照前后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而是需要根据学生们的物理学习能力以及性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此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思考和学习。在完成对学生们的科学分组之后,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和讨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进行巡场监督,以此了解学生们的合作讨论学习思路,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学生闲谈。在学生合作讨论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可以邀请各个小组代表将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化应用进行说明,同时还要进行黑板记录,并且比较不同学生小组的讨论异同点,并根据学生们的异同点展开更深一步的教学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和认识。
        三、老师学生共同讨论学习
        上述讨论主要是学生自主展开,教学老师未能够真正参与到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讨论过程当中。而老师学生共同讨论则不然,教学老师也要融入到学生们的群体当中,和学生共同展开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老师在和学生共同讨论物理知识时,其不要以师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否则就会影响学生们的探究思维,其要以学生的身份,以和学生共同进行物理知识探索的心态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讨论,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有哪些,先让学生抛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学老师再提出反向的疑问,也就是说,物理老师要故意提出一些错误性的观点或者具有迷惑性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对于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时,也就是自己和学生进行讨论的开始。这个时候,物理老师一定要将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或者说将自己置于物理知识的对立面,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物理理论来反驳自己和“打倒”自己,如此才能够更加高效性地促进自身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而且也才能够保证老师学生共同讨论学习的最终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不简单,教学老师不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物理讨论学习,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而且也才能够拓展学生们的物理学习思维,进而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贲春红.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物理,2014,32(21):10-11.
        [2]赵斐平. “导学—讨论”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薛长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182-183.
        [4]匡莉,吴广国,邹斌.基于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7(09):116-118.
        [5]文建民.关于高中物理讨论式教学实施策略的分析与探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9):77.
        [6]钟锋国.新课改下“讨论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