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蕴
广东省深圳市桂园中学 518000
摘要: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有所提升,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锻炼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传统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容易造成局限性的问题,而且在自身的能力发挥上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目的在于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改善,引导学生在数学的锻炼、掌握上保持高度的熟练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的培育。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
引言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人类已有的精神文明,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类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因此,所有的教育都要坚持传承与发展,而就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这些理论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中学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并为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帮助。这与文明传承层面的教育发展意义不谋而合,也证明了开展生活化教学,坚持理论研究与案例展开相结合的科学性。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案例展开,坚持生活化教学是有理论依据,且对中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乃至个人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的。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不利于生活化教学开展
长时间以来,中国在中小学阶段都实行应试教育理念,这种较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过去的确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实际上,培养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的不仅是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或者说一种信念,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但是在如今的初中教育中,需要的更多的是教学方式的创新,因为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国家、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只有创新才是国家继续稳步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教育大会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是生活化教学开展的原因和本质。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仍有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他们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二)部分老师对生活化教学解读不够准确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绝大多数老师都会紧跟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或者说教学手段时,部分老师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老师任教学校所处的地区属于发展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导致教师较少有参与教学研讨会、教育工作会议的机会,无法和其他地区的老师讨论教学方式和应用效果,导致老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解读不够准确,难以将生活化教学完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中。第二,部分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充分,但是由于对信息技术网络的了解和使用比较生疏,所以难以通过网络查阅、使用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导致生活化教学“只有其名,却无其形”。
二、提高初中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利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即便自身拥有一定的天赋和能力,也没有从正确的角度来发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必定会造成较大的阻碍。生活化教学方面主张在不同的生活内容上开展科学的融入,坚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激发,引导他们在各类学科的掌握和锻炼上得到更好的成绩。
《轴对称现象》这一章节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我在课堂上呈现“蝴蝶飞”的多媒体课件,配上轻松愉悦的乐曲,在画面当中许多五彩缤纷的蝴蝶飞来飞去。此时,适时提问:大家从中看到了什么?为了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避免出现“看到蝴蝶”一类的答案,我特地为学生讲解蝴蝶翅膀的张合过程,然后趁机提问:从蝴蝶的张合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概念?其中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这些情景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说出蕴含的数学概念却有一定困难。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后,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锻炼方面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数学知识的解读空间范围上不断的扩大,很多数学理念的掌握都可以得到更高的水平。
(二)整合生活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创新力
若想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要精心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来说,虽然都是经过多位专家精心编排的,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那么课本内容的编排顺序就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因此,教师可以精心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授“图形的平移”相关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平面图形旋转之后能够得到图形的做法和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位置的条件,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一个动物园的场景,在这个场景当中教师拿着一面三角形的小旗子,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画出这面旗子在不同位置的变化和形成的新图形吗?”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画图的技巧,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念。
(三)营造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依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利用各种语言、声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环境,有效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其可以主动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也真正实现了快乐课堂的构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内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基于这一角度出发来融入数学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时,能够以班内座位来创设教学情境:将黑板和一面墙当成是X轴和Y轴建立坐标系,每一名学生的座位都存在对应的坐标,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自己的坐标。这样他们可以感知到数学与自己的联系,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积极性也很高,最终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内容。
(四)布置生活化习题
实际生活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数学教学资源,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挖掘和应用好这些资源,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习题,借助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让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来设置习题内容,在题目中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环境,通过生活化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够让其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对自己实际生活的价值与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之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让更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将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初中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让他们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郝伊凡.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咨询(教学科研),2020(8):244.
[2]谢晓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学,2020(18):105—106.
[3]李志恒.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