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钱英
福建省莆田第十六中学
摘要: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布置作业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作业设计的现状,强调了学生应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题型的掌握,教师应分层布置作业,自主探究题的设计、开放式作业的积极布置,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
引言: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学生巩固知识、检验自我学习成果、自我总结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讲授知识和布置作业要紧密结合,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老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业应科学、合理,不能采取题海战术,否则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基础训练,注重实效和效率,才能培养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作业,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有必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在数学方面,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通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具体实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有助于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这一理念,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使所学知识充分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数学教学必须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在作业设计上积极创新,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题型的掌握
学数学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是不行的,要打好基础,体现连贯性和累积性。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夯实数学基础,数学大厦盖起来才会稳固。在数学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部分的训练上,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再进行拔高题的布置。基础课学习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把基础课抓牢了,后面的知识才能学好。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习题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上,把基础知识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基础知识可作适当转换,以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但不可偏题、怪题。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题型,巩固基本知识,避免机械和盲目性地完成作业。
2.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大家都知道,班上的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上必然会表现出层次和差异。在布置作业时,也应借鉴“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各层次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布置作业时,把作业分为必做题(A组)与选做题(B组),对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让他们完成必做题(A组)--教材中的习题,让他们基本内容搞清楚,把基础打好,把学生的层次做好。对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做一些选做题(B组)--拔高训练题,如教完《等腰三角形》,教师可布置如下拔高题: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5cm,一边上的高为3cm,则底边长为多少?这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高的位置(腰上的还是底边上的)有没有分类讨论,对三角形的形状(锐角还是钝角)有没有分类讨论。对学生进行这样拔高训练,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
3.适当设计自主探究性题目
设置自主探究性题目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发挥的基础,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展现学生在作业方面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可以分小组完成自主探究作业并且将作业完成的效果课堂展示,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和探究,让作业的难度跨度大一点,让学生们有基础性的训练,也有拔高性的训练,将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体现出来。例如,在《三角形》的作业布置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可以让他们做简单的基础题目,如“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4cm,5cm,9cm(2) 7cm,8cm,9cm?”,或者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写几组能组成三角形的线段长度。教师也可适当设计一些一定难度的自主探究题,如: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和8cm,且第三边的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多少?这种题目比较灵活,难度稍大,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布置,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展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布置开放性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老师只是简单地布置课本或练习册上的内容,让学生完成规定的练习就结束了。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开放的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如教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师可布置如下的开放作业:某景区为了保护环境,需购买A、B型两种垃圾处理设备共10台,已知每台A型设备日处理垃圾12吨,每台B型设备日处理垃圾15吨,购回的设备日处理垃圾不低于140吨。请你为该景区设计购买A、B两种设备的方案?这一开放式作业的设置,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作业布置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作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对作业设计和布置进行钻研。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题型的掌握,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适当设计自主探究性题目,积极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展现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新妹.谈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000(008):210.
[2]李小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9).
[3]贾小利.基于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新校园:阅读版,2018,000(003):74-74.
[4]史白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研[J].成才之路,2020,000(00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