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华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 5163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然后使用这种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与其他学科比起来,小学数学的难度更高,更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因此,很多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不喜欢学习数学,这是非常不利于之后学习数学的。本文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题进行研究,重点讨论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并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应用中的优化措施,为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老师通常情况下是一个人讲完一节课,先讲清楚数学原理,然后给出做题的基本方法,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数学题目。课堂形式一直没有改变过,教学内容也远离日常生活,小学生特别不喜欢上数学课。但小学数学在传承人类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和运算规则,还要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小问题,这就使得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具有具体性、获取信息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中,促进了图形与几何的理解。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校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把具体事情抽象为符号的思维基本不具备,只对具体的具象的事物感兴趣。但是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老师在用文字叙述完图形或几何的特征以后,学生在头脑中就要形成相应的图形或几何。比如在老师描绘了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以后,学生的头脑中立马要出现长方形。如果学生无法快速地提取头脑中的图形形状,就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慢慢的就会出现上课睡觉的情况,越来越不喜欢数学了,甚至会认为数学是一门儿累赘课程。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快速的展现具体的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架了一个桥梁,使得爱上数学成为了一种可能。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快速的提取相关信息
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提取技术,既结合了计算机的相关应用,也充分使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能够使用的教具和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而且必须是课前准备好的。但是教学过程复杂多样,老师即使做了全面的备课,也无法预知课堂的生成,这不仅仅要求老师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快速的提取图形,音频,视频等资料。比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讲有关角的内容时,发现学生无法准确的认知角的大小,按照传统的方式,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不同大小的角,然后带领学生一一的比较,或者是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然后用数值来比较,这种方式简单枯燥,而且还不利于学生理解。但是在小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便利的解决方式。老师可以快速的从网上查找关于角的动图,用动态的形式展示角由小到大的变化,动起来的图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对角也形成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角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果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各大学校进行了推广,但是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认为多媒体是一种累赘,无法发挥多媒体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发挥多媒体的效果。其原因如下: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板书比起来,由于引入了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但是很多图片,音频和视频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课堂,信息技术可以对这些素材进行二轮加工,让它变成更容易学生吸收接纳的内容。
第二,信息技术可以补充多媒体的提交作业功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逻辑思维。但是下课以后,多媒体课件就不再发挥作用了。但是数学知识除了出现在数学课堂上,也渗透于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掌握具体的知识,而是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因此为了让数学活起来,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比如可以让家长带领孩子去菜市场,来感受最基本的加减法,认识货币的价值。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给学生发布这些关键信息,然后家长可以及时的回馈回来。老师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图形与几何课堂的优化措施
(一)在图形课程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与生活比较贴切,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生活,能够用数学思维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事。因此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有关生活的情境。
比如我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开头导入环节,我引用了动画片阿凡提卖毛毯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对阿凡提非常感兴趣,课堂非常活跃,另一方面是因为毛毯就是一个典型的图形,但如果给你一把剪刀的话,毛毯就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就可以让学生猜,谁剪的面积会更大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有的学生甚至用纸折出了相应的的图形。
(二)在几何课堂中的应用
几何课堂更要求学生具有抽象逻辑思维,但是由于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较简单,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举有关生活的例子,最后让这些例子变成了抽象的数学符号,信息技术是把具体的例子变成数学符号的有效方式之一。
比如在认识角的这一课中,我可以指着桌子凳子的角,告诉学生这就是角,但是学生有可能会认为只有直角才是角,其他角度的角就不是角了。这时候我就打开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信息技术制造了一个关于角的由小变大的动态图,学生就会发现角的度数是会变化的,90度的角是最特殊的一种角,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找到数学逻辑,然后由具体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小学知识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积累起来,然后经过加工以后应用于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科目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图形,视频,音频,动图等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把具体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钱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09):154.
[2]贺晓英.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27):94-95.
[3]陶赢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