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 256300
摘要: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网络化、媒体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与趋势,促使教育信息化也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常态,随之诞生了在线教学、数字课堂与智慧校园等一系列新教育理念与事物.为了更好地在教育新常态下突破常规化学学科教学模式束缚,也必然需要创新应用微课这种有效地教学模式.基于此,以下对应用微课进行九年级化学学科预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九年级化学学科预习;策略探究
引言
微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微课体现的是以学生认知学习和知识建构为主线的全新的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是自主学习、混合学习等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微课不是简单的教学资源形式的更替,而是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微课的出现对教育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赋予了教学新的生命力,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平等的,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主动亲近学生,帮助学生才是正确的做法。九年级的化学已经带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学生的想法比较片面,例如在金属元素化学界的认识上,对于硫酸铜、硫酸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有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铜和铁都是正二价。这个答案明显是不准确的,但是作为老师,不应该直接指出错误,要做积极的引导。正确的做法可以是一起写一些化学式:CuSO4、Fe(2SO4)3、FeSO4,带动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再给那个学生一次机会说出最准确的答案。这样不仅保护了那名学生小小的自尊心,还能让该学生熟记这个知识点,更能让大家参与课堂讨论,让课堂活跃起来。
二、课前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先学,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实效。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改变以往传统的导学案和文本预习方式;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针对教学内容、学习重难点,或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易错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前置设计,并利用微课视频作为预习的资源和工具,结合学生已有的条件来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课,在课前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反应中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视频演示实验介绍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硫酸以及碳酸钙和稀盐酸,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适合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这样的预习,分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预习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完成预习的任务。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时,我们制作了微课视频《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在微课中首先介绍指示剂的发现史,然后介绍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趣味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并利用自己制作的酸碱指示剂判断生活中一些物质的酸碱性。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有效地预习了新知,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用于学生预习的微课,首先应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趣味性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有效性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获得能力培养的保证。其次,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困难或困惑进行预习微课视频设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学习问题,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利用微课进行教学铺垫
九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并不都是易于学生理解的,所以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点预习的同时,还要利用微课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铺垫,以便在课上讲解时学生更容易接受。
化学这门学科不仅要向学生展示宏观的物质世界,还要带领学生走入他们并不熟悉的微观世界,这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物质。但这种认识的转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很多学生都反映当课程学习到分子、原子这部分内容时就学不明白了。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头脑中都难于对抽象的微观世界建立起相应的模型,更不用说通过想象去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了。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将“微观世界”直接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过渡中,有一个更直观、更易接受的过程。
四、化学史的充分利用
化学书上有很多课外小知识往往会被老师忽略,它们一般是一些著名科学家与化学的故事。教师在讲新知前可以讲讲这些科学家的小故事。例如:化学周期表这一课就有很好的素材,那就是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周期表的曲折,这样,学生会意识到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通过不懈的钻研、辛苦的整理才得出的宝藏,也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获得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另外,各个化学元素的发现也不是轻轻松松的,这里可以讲一下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的故事。一定要着重说明居里夫人的一生都在钻研,为了科研而献身,即使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也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为自己的国家争光。这样积极的名人故事会让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也会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斗志,也有利于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五、利用微课进行化学发展史地介绍
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学习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很多学生在经历完这一年的学习之后,竟然说不出化学这门科学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化学学科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可否认,在课程安排紧张的情况下,多数化学教师宁可将时间用于多做两道练习题,也不想将时间用于介绍有关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但是,要是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则很难使他们树立吃苦耐劳、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家的生平、贡献以及化学学科发展的过程等则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是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门捷列夫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化学这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所留下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门捷列夫在探索元素内在联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体现出的执着以及在面对质疑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屈的精神。门捷列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的品质,才是更加值得学生学习的。所以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关于化学家或者是介绍化学发展史的微课视频传给学生,但不用把这些微课作为必须预习的任务。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在他们想看时随时进行观看。只有了解了化学这门学科,对其产生了感性的认识,学生才会对它产生兴趣,进而去学习它。
结束语
总之,微课是符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新要求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期间,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化学教学目标,灵活地将微课应用在课前、课中与课后整个教学当中,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娱辰,陆国志.“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20,49(21):201-202+204.
[2]张璐.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
[3]黎文平.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8):47-48.
[4]王永春.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277.
[5]孙小玲.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