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红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实验小学 72230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授课方法在不断转变和优化。核心素养作为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老师们都在不断思考的课题。对此,这篇文章主要从以学生为发展主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生们;课上效果
小学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对于学生们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当前老师们的努力下,小学数学的授课效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数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仍需要每位数学老师不断探究与思考。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明确授课目标,以学生们为发展主体,将核心素养作为日常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进行发散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们数学能力与水平的有效提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老师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们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解题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们的学以致用能力。而这些方面都离不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老师们的一天天沉淀与积累,所以,作为数学老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从学生们的发展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们的解题技巧与技能,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有效提升,促进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1.明确课上目标,以学生为发展主体
在数学的课堂中,有效的目标是老师们开展课上教学的前提,只有老师们对课上的内容有了宏观的把握,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而课程改革后指出,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老师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们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所以,为了落实这一理念,老师们要在课前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置合理的授课目标,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实现学生们学习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能够辨别物体的形状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阅读教材,阅读后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学生们讨论后我指名提问,并进行点评讲解,由此检验学生们的讨论效果。接着我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说一说这些图片是从哪几个角度观察的,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我进行重难点讲解。然后我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们观察讨论,说一说站在一个位置,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我找几个小组分别发表意见,我进行点评。最后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通过板书展示出来,让学生们进行识记巩固。这样,我通过合理的目标设置,让学生们在我的预设下一步一步完成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
2.创设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老师,只有学生们对课上内容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课上的学习效果才会提高。所以,为了提升数学的课上效果,老师们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们不由自主的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中,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交流合作,知道周长的计算方法和概念,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教学:“同学们,有一个农场里住着一位老伯伯,他种的许多蔬菜都被小动物偷吃了,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栅栏把蔬菜围挡起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由此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出周长的教学,引导学生们认识周长的概念。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们观察思考:“我们刚刚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们积极回答,我进行点评讲解,由此总结出周长的含义。然后我再指导学生们如何计算周长,讲解完成后,我出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计算,由此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最后我让学生们说一说身边有那些图形,它的周长计算方法是什么。这样,我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带入到数学课堂中,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比较强,很多问题都反映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与核心素养,在日常的授课中,老师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知识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贴近性,促进学生们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能够判断出年份为平年还是闰年。首先,我通过联系生活引入教学:“同学们,老师问你们几个问题,一年有多少个月份呢?(预设回答:12)今天是几月几日呢?(学生积极回答)”由此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接着我出示日历,让学生们观察研究,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们讨论得出:月份的天数不同,有29天的,有30天的......)由此我带领学生们认识大月、小月的概念。学生理解后,我进行提问,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然后我再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进行讲解,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我让学生们说一说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样,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发展了学生的认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学生们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环境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明确教学中的重点,把发展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落实这一理念,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敏. 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
[2]谢如月.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总结中创新[J]. 新课程导学, 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