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初探——以顺德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吕炜煌
[导读] 研学旅行是教育部明确提出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常态,在各教育部门的组织下,

        吕炜煌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 528313
        摘 要:研学旅行是教育部明确提出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常态,在各教育部门的组织下,研学旅行将逐步推广开来。本文以顺德区为例设计研学旅行活动,精心选取活动地点,科学设计研究任务,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的是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研学旅行  地理实践力  设计
        研学旅行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直至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才得以家喻户晓。研学旅行其实并不是现代首创,我国明朝董其昌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这个理念与地理核实践力的提出有异曲同工之妙。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课堂活动、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经。
        如何让研学旅行具有更强的科学性、教育性与实效性,是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初步探索的。在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中,考察地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遵循的原则有:① 安全性原则,保证师生安全是开展任何学习活动的前提;② 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活动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考察地点的教育性;③实践原则,选取的考察地点可以形象直观地说明地理问题和事物的联系。综上,我以顺德区为例,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一、研学前任务:
        研学旅行前需要明确任务目的。我设计了问题小卡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问题小卡片既可以课前完成,也可以到实地考察完成。它是研学前知识准备的导向,也是研学后的评价机制之一。应控制问题设置的难度和梯度,其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聚焦研学旅行中的“学”,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让地理问题更富情境。由此可见,课前研学问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兴趣,能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基于此,我设计了问题解决小卡片:

        
        
        
        
        
        
        


二、研学中体验
        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他还认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环境,这有助于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目前,学校提供的活动环境还比较有限。“走出去”和“做中学”其实就是研学旅行具备的优势和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记知识,长经验,培能力,悟自然?我设计了任务体验小卡片供学生在研学旅途中使用,也是研学后的评价机制之一。

        
        
        
        
        
        











三、研学后总结
        研学旅行要注意避免变成普通旅行。例如:尝顺德美食的任务。普通的旅行多是关注口感、观感等,但是在研学旅行中,要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联系到农业物产,进而思考当地的饮食习惯,甚至可以动手体验制作过程。研学后要认真做好总结,对研学前和研学中布置的学习任务要进行跟踪反馈。要让学生坐下来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和疑惑。
        认真做好研学旅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既游也学。笔者尝试从研学旅行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来设计活动,并侧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希望能为老师们展开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德融.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0).
[2] 郭志南. 初中地理研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