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豪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467000
【摘要】: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管理者,是除学生的父母之外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在校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在此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小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重视,主动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此,班主任需要思考如何进行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让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班主任能够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落实,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班级氛围,还能推动相关教学制度的有效落实,这对于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很多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对班级管理的效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想要改善这种情况,还需要班主任对精细化管理进行合理应用,以此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创新,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很多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求“稳”,“在稳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平稳发展就好”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创新思维。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比较喜欢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无论带的是哪一批次的学生,都利用求稳的心态进行管理,最终导致学生过于保守。教师没有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的程度上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结合自己班上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管理,没有因人而异,更没有因材施教,这样的方式培养不出先进的学生。
(二)学生课堂参与感弱,积极性不强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班级管理中来,这样能增强班级管理的氛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学生将自己当成班级的小主人,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教师还应让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让参与成为学生进行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环节。脱离班级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不能有效地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因此,教师要正视这方面的问题,将问题意识摆在前位,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探索,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改进工作方式,从而创建民主、和谐的班集体。
(三)班级氛围不浓厚,团结意识不强
正因为班主任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不能有效贴近班级学生,因此导致学生的班级参与感和参与意识不强,最终导致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本身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是活泼好动,具有章法意识的。但在实际班级氛围中我们发现,班级氛围的削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团结意识上不强,教师对班级环境和班级凝聚力的培养都很欠缺。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团结起来,与学生共同营造班集体,创造班级的管理气氛,从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精细化学生档案,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变化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管理学生。班级是个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管理,那就不是精细化管理而是粗犷化管理,并不能够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为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精细化学生档案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精细化档案与传统的学生档案不同,其中的内容更加细致,不仅要记录学生成绩的变化,而且要记录学生思想品质发展的内容。例如,在记录学生日常表现时,档案中可以加入该生做过的好人好事。而填写学生档案的主体并非只有班主任,还有其他学科的教师以及学生自己,因此档案中要有教师评价栏、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的评价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间间隔要控制在一段时间一次,且周期不宜过长,最好是以一个月为基准。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填写自己的档案,学生需要填写的部分是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的部分,先自评,然后收集上来,随机发放给其他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学生评价完毕后,学科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评价,由班主任进行整理。班主任要详细研读评价内容,再结合自己及其他学科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记录班主任评价,以求评价的客观公正。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各科成绩以及学习状态进行档案记录,利用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学生一个月来的变化,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记录和更为细致的分析,在课堂教学时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
(二)精细地处理班级管理内容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个性以及特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其有权利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且由于学生对班级的各方面都比较了解,在班级管理内容编制上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可能会提出一些有利于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建议,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尊重,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而在对班级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班主任应该“退居二线”,要学会放手,对于班级中的各项事务,不能时时插手、事事包办,可以让班级干部组织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内容的编制。例如,班级纪律有待提升时,可以让学生讨论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班级纪律。又如,在班级氛围较为沉闷的情况下,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等。而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只需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补充即可。第二,要对班级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细化。保证班级管理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以及可执行性,确保班级管理能够具备实事求是以及严而有序的特点。第三,应用的方法要具有多样性,班主任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法,广开言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编制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班主任的过度参与,出现主观意识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展现学生灵动力
班主任还应经常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逐渐培养小学生勤奋、爱己爱人、自信、创造、活力、坚韧等品格。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开展具有活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一些道理。例如,想要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玩“绑腿前进”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合作团结是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游戏的前提。又如,在学校运动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项目,以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而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可以作为后勤保障人员、啦啦队成员,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为集体管理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为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有利基础。为此,班主任要建立精细化学生档案,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利用语言艺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倡导学生自治的管理理念,将这一理念“润物无声”地落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并且要科学组织好班干部团队,让我们一起在班主任的精细化班级管理中“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伍正琼.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文存阅刊,2020(12):102.
[2]龚雪.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29.
[3]黄妹好.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