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建构班本德育课程能力的系统审视-以班级劳动教育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袁凤仪
[导读] 习近平提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袁凤仪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中心小学        523460
        摘要:习近平提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磨炼孩子的意志,形成艰苦奋斗的美好品质,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本文从劳动教育班本课程构建的角度,探讨班主任构建班本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班本课程;劳动教育;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劳动教育二者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展开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可以增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互动和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是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劳动教育班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规范、科学地接受劳动教育。
一、构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劳动教育班本课程体系的一项重要构成。劳动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形式,在素质教育的现今时代,学生的劳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通过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可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观念。学生每天接受教育在校内进行,班主任应积极地利用学校教育的时间、空间,组织有意义的劳动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劳动体验,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水平[1]。
        例如,班主任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带领学生进行“清晨五分钟”劳动微课活动,具体从班级值日生不认真劳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班级值日方式进行优化,把以往被动劳动,转变为爱好驱动下的主动劳动。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劳动小组,各组在值日的时候,由组员自行选择劳动内容或劳动分担区,如有的学生选择负责全班课间操时间书桌的整理,在执行一段时间后,班级的书本摆放整齐,书桌卫生得到明显的改善,学校可以附加自主打卡的机制,把权力分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班主任和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正确观念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主动担负较为沉重的任务,在自主选择与实践中增强劳动教育体验。


二、构建家庭劳动教育课程
         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舞台,也是践行劳动课程的重要载体,人类生活时刻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贯彻人们生活的点滴,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充实地成长,学生生活阅历丰富,则体会的教育感受也深刻,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将家庭劳动教育课程贯彻于家庭生活,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从小事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坚固内心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提升小学生的劳动技能[2]。
        例如,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下,家长可在家中设置“劳动岗位”,安排孩子亲手处理自己的内务,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分担家庭事务,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娇惯,很多轻而易举的劳动项目也不让孩子参加,表面上是心疼孩子,事实上夺走了孩子“勤劳”品格形成的环境,学生长期在安逸、松散的环境下成长,极易养成不思进取、拿来主义,进而形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格,为了遏制这样的现象,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指导家长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劳动岗位”的设置,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家长可与孩子协商,每日家务劳动项目及数量,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家长一周教会学生一项新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共同进步。在经历一个学习阶段劳动教育与实践后,家长还要总结家庭劳动的效果及不足,进而调整劳动训练强度和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3]。
三、构建社会劳动实践课程
         学校在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中,要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小学劳动教育从校内,拓展到校外,构建开放、广阔的劳动空间。将更多的自主权力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思想,磨练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
        例如,班主任可召集学生及其家长共同组织一次亲子“微公益”的活动,指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吃苦精神。近年来,人们的思想意识得到较大的提升,大部分家长在工作、生活以外,还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校要擅于利用这样的机会,设置亲子微公益活动的课程,在学生的劳动教育中赋予丰富的思想内涵,积极引导学生与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如,班主任可联合班级家委会,组织“爱护环境”的微公益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去本地的公园或郊区,共同拾取地面的垃圾,分类置入垃圾桶,在劳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构成,班主任可利用劳动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让学生摆脱安逸享乐的消极思想,树立健康的劳动观念,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开设班本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劳动能力,养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美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齐学红. 班本德育课程建设与班级学生发展——开发班本德育课程 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J]. 江苏教育, 2018(63).
[2] 吴晓玲. 班本德育课程:科学理解与理性建构[J]. 江苏教育, 2018(63):13-17.
[3] 杨光剑. 浅谈班本德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策略——以培育学生幸福素养为例[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2):246,225.
[4] 何琳, 陈锐, 徐蕾. 让学生过有质量的班级生活——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22):75-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