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哲
吴川市黄坡镇中华小学 524563
摘要:世界在无时无刻的变化着,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德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就要通过不停的完善,回应社会。新的时代召唤着德育,德育呼应着新的时代,因此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便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
关键词:德育;小学德育教学;教育管理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在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本文就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做出探究。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德育教育缺乏时效性
现实生活中的德育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时效性便是其中之一,具体教育和过程过于死板,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够显著,主要还是德育教育疏离于社会实际,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敏感度不够高。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当中,而人又生活在社会,人要适应社会,能够生存在社会当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德育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现实的要求,落实一切源于社会,实践于社会。只有个体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才能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淘汰,所以德育教师自身应该重视起该科目。不能,只仅仅是纸上谈兵,而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1]。
(二)不重视小学德育教育
无论是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对德育教育存在着忽视的情况,许多学生以及家长认为德育仅仅是一门副科。而将以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主科,因为这三科与学生的升学息息相关。由于各方的不重视,导致了在小学德育教育这一板块投入的精力较少。因此,无论是小学德育教学方式,还是小学德育学习方式,都很难得到发展与进步。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德育的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应该明确其位置,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增加德育教育内容,更新德育教育的方式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家长、学生、教师都应该立马重视起来。
二、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丰富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
新时代的发展也预告着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要不停的完善与改进。我们的教育内容不能是一层不变的、局限的、落后的。丰富教育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与社会相结合,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孕育着新生命,对人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只有德育教育与时俱进,联系社会才是实际[2],使受教育者注入新能量,从而符合社会要求、不被社会淘汰、并受到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与规范,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二是与学生相结合,人是社会的主人翁,学生是独立的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同一套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
第三是与实践相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如果不用于社会实践,将毫无意义,那就仅仅是学习文字,不利于社会和人的发展,所以在学习到具体课程时,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劳动教育”,教师做的并不是让学生背知识点,而是以身作则,提倡学生,热爱劳动,可以组织劳动实践,如打扫公共区域、治理道路环境,让学生通过劳动找到成就感,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
(二)创新小学德育教学模式
作为小学德育教师,教学模式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小学德育教师用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地位。常常出现灌输式的教学,将知识直接输入在学生头脑中去,并没有联系学生实际。这种教学模式与现在社会对学生的新要求,是不相符合的。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模式[3]。密切联系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并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查收自己的教学成果。例如在学习“爱国精神”相关课程时,可以开展合作探究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爱国精神的具体案例,然后进行整合、分析、讨论,让学生通过他人的例子,明白什么是爱国,并且这一过程学生还学到了查找资料的途径。
(三)完善小学德育教学理念
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耽误孩子的成长。该科目又有其特殊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富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青年。然而要完成这种任务必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从家庭上出发,首先是家长的态度要转变,重视德育,将道德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其次需家长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做榜样。从社会出发,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培养符合社会道德的做出努力,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对社员进行呼吁;对符合道德标准的大力鼓励、表彰,产生舆论效应,成为家长和学校的坚实后盾。从学校出发,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力军,其教育理念必须充满先进性、科学性、文明性的[4]。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完善自身教学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以身示范、积极组织实践,开展课内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开展,德育教育起着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基石,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因此德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道路,更好的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牛军伟.浅谈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小学德育教育管理[J].科普童话,2020(10).
[2]李娜.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
[3]周秀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02).
[4]翟明霞.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观察与思考,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