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文平
[导读]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变化改革

        文平
        重庆市六十五中学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变化改革,国家对于孩子的素质能力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视。本篇文章通过对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孩子们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升自我,提出相对的授课意见,比如通过创新授课方法,为孩子们建设教学情境,以及对孩子进行综合评价等等。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引言: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对于孩子的老师成绩十分重视,并且通过成绩判断孩子的好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忽略,认为它并不重要。这也导致了孩子们的思维十分束缚,没有发挥学生的创新力。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育时,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全面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素养,从孩子的兴趣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1.教学成果显著
        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让孩子们进行全面的发展,孩子们进行学习时只会单纯把老师讲的知识重点记在笔记本上,不能够锻炼孩子的创新思维,如果美术教师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授课效果会事半功倍。美术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把孩子们分成美术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让孩子们进行交流的同时增加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授课效果。除此之外,美术教育中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也是重中之重,美术老师进行授课的同时,要灵活变通自己的授课方法,明确学生是进行教育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提升教学有效性,并且学习美术实践能力十分重要,不可忽视,教师进行美术授课时,如果让孩子们对美术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忽视让孩子进行绘画只会降低学习美术的效率。美术教师要在进行授课时,不断进行创新,提升孩子的美术素养。
2.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个性也会不同,教师进行教育时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有的孩子天生就会喜欢美术,对于新的美术知识会有较高的接受度。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只会降低孩子们的美术兴趣,埋没孩子的美术潜力,但是创新授课方法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潜能,挖掘孩子的美术天赋也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且美术教师要充分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美术潜力,并且根据孩子的潜力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有效性,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孩子的创新力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孩子的创造力,美术教师通过使用新型的授课方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由于传统的授课方法根深蒂固,很多孩子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对于问题进行思考时也会过于死板。通过创新能够让孩子们快速发展,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完善自己的创新素养。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
单一的授课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美术教师进行授课时要综合多种授课方法,转变授课方式,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动好动充分好奇心,对于出现的新奇事物十分感兴趣,并且有的孩子进行绘画时会对教师的规范案例进行模仿。长此以往这样的授课方法会大大限制孩子的思维,所以美术教师要多种授课方式,摒弃单一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刮大风》的课程时,美术老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先进行想象刮大风的的状况,并且让孩子们把想象的画面在画板上绘画出来,每个孩子的想象不一样,绘画的图案也会有所不同,此时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孩子们回想刮风是花草树木的状态,最大限度的启发孩子的思维。并且通过引导,风的状态会在孩子们的画板上表现出来,也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同时,老师们进行授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多媒体能够更加直观的把老师要讲述的内容表现出来,提升孩子的感官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潜能。
2.创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情境
因为每一堂课传授的内容并不相同,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为孩子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原本沉闷单调的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并且提高课堂中的互动。如果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授课时只讲述理论知识,只会让孩子们被动学习,不能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放松每,并且会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孩子的创新力,让授课效果得到质的飞跃。比如再学习《奇特的热带动物》这一堂美术课时,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授课工具,引导孩子进入到学习的情境,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把美术中的难题简单化,让孩子能够对于热带动物进行更高理解。并且在活跃的课堂中,完成授课任务。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制
美术教师对于孩子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且美术教师通过创新的角度对孩子的思维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评价时可以加入竞争机制,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胜负欲望,美术教师可以为利用这一点孩子们打造一个良好的比较舞台,对于进步大的孩子老师要及时进行夸奖鼓励,提升孩子的自信。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让孩子能够进行全面发展。
结束语:总结来说,孩子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培养的过程不能是瞬间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美术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于授课方式及时做到转变,为孩子打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对于进步大的孩子要表扬,让孩子更加自信,更加乐于进行美术学习。教师也要完善自我的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剑峰.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5,000(004):27-27.
[2]郑虹.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00(011):228.
[3]张建业.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6(10):00043-00043.
[4]赵艳玲.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普童话,2020,000(002):P.4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