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陈贵林
[导读] 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陈贵林
        贵州省义龙新区第一高级中学 562409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的强大压力下,如何利用体育教学让学生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及建议
引言
        原来高中体育中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田径运动的情况,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主动参与,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合作技能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采取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田径的训练,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当然教师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田径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高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田径作为学校体育的基础学科,从小学至高中的体育课程中都有所体现。但由于师资的短缺,在小学、初中阶段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这也有可能是受场地与器材的限制,或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的缘故,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不高,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还要补习小学、初中的田径知识与技术,限制了田径运动在高中阶段的大步推进与发展。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教学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深化的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训练课程需要与素质教育培养方针进行紧密的结合,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团结合作精神等的培养,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田径训练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在田径教学当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训练是体育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仅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能素质,还十分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加强学生自主训练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在高中体育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加强体育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田径训练教学的目标要顺应素质教育培养方针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更新理念,要深刻认识到素质教学对高中田径训练的重要性,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较高的运动技能,还要重视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使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状态。
三、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
        田径运动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会耗费较多的精力和体力,所以很多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田径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优化教学效果。学生对田径运动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学习压力过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枯燥无味、锻炼过程过于疲惫等,所以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技巧和动作要领之外,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弹跳力和下肢力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划定一个距离,采用蛙跳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田径训练当中依据学生的实际训练需求、体能情况等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训练当中勇于去质疑,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愿意去主动地探究问题,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在田径训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课程,使训练的环节能够更有实效性,使训练的技巧更有针对性。比如,在进行中跑训练的时候,教师为了增强学生跑步的能力,需要运用不同跑段递减或者递增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并且要与高考体育考核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结合,来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田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改善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高中田径教学内容比较固定,古老的教材内容并不能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就是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丰富以及调整,这样学生才能发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参与到田径运动之中。教师在丰富教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将教学内容丰富化、趣味化,这样教师就需要一改往常的教学方式,适当的进行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创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新理念。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丰富的时候,要注意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同时还能利于学生注意力提升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田径运动的巨大乐趣。教师还要注意到田径教材的内容不仅要从互联网上进行探索,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体育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材内容的改善,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学生的适应情况。
        (四)学习任务有梯度
        使用的前置性学习资源,不仅要有简明的阶梯内容,还要注意难易适当,层次分明。从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出发,将前置性学习资源分成不同层次来进行要求,如基础型任务,要求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学生通过努力,即可完成;提高型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课堂学习时再通过讨论和出来。(2)练习的速度动作技术最好是学生经常运用且易掌握的并且已定型的动作,合理制定变换速度的练习,不能让速度训练持续在一个水平上,将最高速、中速、低速、匀速结合在一起训练,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3)学生持续训练的时间要短,要求学生身体肌肉和各关节活动开,时刻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中,高速度的训练最好在20秒左右。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由练习的强度决定,练习的强度大,需要的间歇时间理应长些。(4)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与比赛的动作结构相似,从实战角度进行模拟训练,要求学生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在严肃的场合下体验比赛的情境和氛围。
        (五)对体育田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在有效的田径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进行田径的学习。教师在进行课程有效性评价的时候让学生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开展有效的问答方式,让学生解决自己在田径运动之中的短处,这样学生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田径运动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应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使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能够锻炼好身心素质,获得正确的田径运动知识,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体验田径运动中快乐,进而养成田径运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孟学民.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0(46):59.
[2]王伟.基于田径教学视域下高中体育课堂创设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34-35.
[3]杨灵华.浅谈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0(86):119-120.
[4]于群.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以田径教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5):170-172.
[5]杭晨.浅谈高中体育趣味田径教学方法的应用[J].田径,2020(09):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