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朝亮小学
【摘要】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自主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通过观察和直观示范等形式进行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 背景和意义 探究的目标 教学策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个创造性学科。小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开发儿童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审美兴趣和态度,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个性、思想情操和完美的人格。
一、用塑料书套代替玻璃水彩的背景和意义
本课选自湘美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色彩对“印” 》活动二——玻璃水彩。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资源开拓与思维拓展。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是该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塑料书套本是学生常用的文具,它与玻璃的肌理非常相像。玻璃水彩画具有偶然性的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不求所画内容的形式与构图的适宜,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本课有趣好玩。玻璃水彩的优点是可在玻璃上调颜色,可代替木质画板,进行湿画法,因为玻璃不吸水不透气所以能长时间保持纸张的湿润法。缺点是玻璃不容易携带,容易摔碎,对学生的安全留下隐患。 用塑料书套代替玻璃,能保持玻璃水彩的基本特点,又携带方便安全。用塑料书套平放在书桌上,虽然没有玻璃平整,但能在塑料套上调颜色,塑料套不吸水不透气所以能长时间保持纸张的湿润法。课程内容通常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感染力强、极富趣味的事物。这一课程符合学生的这一天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对象
课程内容通常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感染力强、极富趣味的事物。这一课程符合学生的这一天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探究的目标
(一)掌握在纸上对印和用塑料书套上点画转印色彩画的方法,探究对印的多种美妙效果。(二)感受水彩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三)形成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强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自主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通过观察和直观示范等形式进行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1.创设情境,欣赏激趣。
在开展用塑料书套代替玻璃水彩教学的过程中,以情景创设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的好奇心与具体感受,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学。如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听老师做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塑料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师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8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树枝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塑料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
2.探究学习,发现美感。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革新,形成一种师生探究,自主探究与学生合作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自由的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1).在塑料梳套上涂色稍浓,(2)点水渗化开来。 (3)覆盖纸张轻抹。(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5)发现形象: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销做点染加工。如果无任何行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尺子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3.尝试表现,查找不足,反馈指导。
(1)请各小组利用你们“宝盒”里的材料——盐、洗衣粉等,来压印作画,它会给你的画面带来意外的惊喜,大家动手试试看!(2)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要学生发挥想象,并实践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4.作业展示,欣赏评述。
(1)展示学生作品,美术作品的展示总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因为每个人都会重视,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美术作品没有对错,欣赏者都会以赏析的状态观展,教师会给出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学生会因此产生兴奋愉快的感觉对激发学生美术表现的积极性。促进美术的学习和发展极其有利。
(2)积极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前一环节的学习成果及时地进行巩固和评价。也可以以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4.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玩了对印画的游戏,知道一个图案对印上另一半纸,你会见到一个有趣的图画,那么一份快乐告诉朋友,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用对印画围成的这颗带着翅膀的爱心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朋有吧!
通过美术课堂的探讨学习,教师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不再墨守成规,而是面对教材敢于做出不一样的作业,发挥丰富想象力,开心快乐的学习。学生的美术学习由过去的传统化转向新型的创新化,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的单一法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等等。教师积极地引导、组织学生的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周丽娜.情趣兴趣为基 实践创新为主——小学美术教学《剪纸》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3教育教学论坛,2010,(11):106-107.
[2]徐冰 李小山.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四年级上册使用参考[M].湖南美术出版社,48-53
[3]麦士龙.湘教版美术四上《玻璃水彩》说课稿[N/OL].百度文库,2017-06-09,https://wenku.baidu.com/view/92d95e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0.html
[4]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二—六年级上册使用参考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