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李萍
[导读]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田径学习是无聊枯燥的

        李萍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郭店中心小学

        摘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田径学习是无聊枯燥的。很多孩子对于田径课甚至出现厌学的状态。但是田径课能够锻炼孩子的坚强品质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因此需要体育老师改变田径的授课方法,让孩子不对体育课产生排斥。小学的孩子处于活泼爱动的年纪,如果改变后的田径课堂能够符合孩子爱动的天性,自然会吸引孩子学习田径不再排斥。本文通过对田径学习进行探讨,如何增加田径趣味进行分析,以提升孩子田径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趣味田径教学法;小学体育;应用策略
引言: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学习自然重要的就是趣味这两个字,小学的孩子比较爱玩,因此田径教学的改变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着手改变。通过兴趣教学能够引导孩子自我主动进行田径训练,让体育教师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再对田径运动有所抵触,从心底接纳爱上田径运动,让体育学习事半功倍。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一)突破了运动场地的限制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传统的体育课堂也因为科学的进步变得丰富多彩。例如跑步机的产生能够让人在家中就可以进行体育锻炼,投篮机的诞生也能够让人们在室内就可以进行篮球运动,不会在受天气或者场地的制约,能够想运动时随时运动,不会因为遇到雨天或者下雪感到烦恼。新型体育器材以及创新设备能够让体育生活丰富多彩。
(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小学生还在爱玩的年纪,对着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很多新事物能够吸引小学孩子的注意力,传统的体育课堂,老师教学生学之后留学生的锻炼任务,会让孩子觉得体育课无聊并且厌学。采用趣味田径教学能够激发孩子的新鲜感,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田径体育的学习中来。体育老师可以把创新型的体育器材以及好玩的体育游戏设计到体育课程中,让孩子体会到田径体育的乐趣,自觉加入体育运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体育,能够自己在课余时间也进行田径运动,起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趣味体育教学需要体育老师在授课前对教学的方法以及学习内容做到全方位掌控,并且并不仅仅拘于理论,在体育课堂上要把做好的理论计划真正加入到课堂中去。这也就要求体育老师进行田径体育授课前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自身实践,完善自身的体育素养,并且田径课堂做出的改变一定要大众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其中。小学的孩子模仿力往往特别强,所以体育教师授课的体育动作一定要准确严格,同时老师可以转换自己的态度,用平和的交流代替指挥式的授课,让师生关系更加亲近和谐。 在进行体育授课时可以通过细节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通过适当的夸奖增进师生情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进步及时肯定,对于孩子的不擅长的地方帮助学生想办法改变。


二、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编制原则
在体育课堂进行趣味田径授课时务必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教育性。教师要明确趣味课堂不是为了玩,而是要吸引孩子学习,让田径课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在,在田径课堂进行课堂准备时,体育老师要做到对所学内容进行考量,保证学习内容达到教学标准。其次是趣味田径的目的性。体育课堂中田径以及小游戏互相结合,能够适应孩子的成长要求。所以教师在进行趣味田径授课时,要知道本节课学习的目的目标,让学习效果达到预设标准,保证学习质量。最后一点就是趣味性。趣味性就是要求田径课堂丰富有趣,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因此在田径课堂准备前,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孩子兴趣以及天分入手,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田径,用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二)增加运动形式的趣味性
情境教学现在被广泛应用,同样也适用于体育课堂。体育课上老师可以采用低年级孩子乐于接受的角色扮演类的活动,例如,进行跑步学习时,老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体育老师可以把孩子分成体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小猫,小老鼠,小猴子等等,然后创造一个捕猎情景,让扮演小猫的孩子追赶小老鼠,让扮演小猴子的孩子追赶小猫咪,你追我赶的游戏其实与你跑步训练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进行小游戏的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轻松舒适,用愉悦的心态完成体育课学习。高年级的孩子,教师也可以改变学习方法,对于过去的训练状态做出优化增加孩子参与的兴致,比如在跑步学习时,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场上放一些障碍物,让孩子对野之冶字跑、野回冶字跑或者S形进行训练,新奇的锻炼形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效果显著突出。
(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孩子有的时候会对输赢特别在意,有较强的胜负欲并不是坏事。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应用到趣味田径教学中去。比如可以开展体育小竞赛,但是要在比赛时兼顾趣味性这一特点,让孩子能够积极参与。例如,短跑训练时教师可以把孩子分成竞赛小组,每组派一个孩子站在终点以及起点,进行往返跑步比赛,最先完成比赛的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小组内部也可以进行往返比赛,比如把篮球放在起点对面,孩子自己跑过去之后带着球跑回来,按照顺序进行比赛,在相同时间内拿球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比赛能够增加小组的团结,同时也能够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磨练孩子的坚强品质。同时分组教学能够更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增强体育比赛的趣味性质。
结束语:总结来说,田径学习是小学体育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够强身健体磨练意志,是体育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当利用小学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田径学习更加有趣,把娱乐性竞争性与田径学习互相融合,相辅相成,避免孩子出现厌学的情绪,同时积极配合老师,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可以不断进步,教育也会随着潮流不断发展,体育学习的道路会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相信趣味田径教学一定会在摸索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淑伟.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探析.
[2]任常娥.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0(4).
[3]卞夏菁.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