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李佩蕾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1-9年级的素质教育逐渐产生了更加科学的认知

        李佩蕾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巨口铺镇芙蓉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1-9年级的素质教育逐渐产生了更加科学的认知,在传统教育观念下,音乐教学的占比较小,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开展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声势律动及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如何发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提升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应用价值

        声势律动是现阶段音乐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解决不同的音乐歌曲,根据声势律动原理,引导学生更好、更直观的感受不同歌曲中的音乐旋律,体会不同旋律下的音乐美感,从而启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有效实现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使用声势律动方法,将这一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构建真实的音乐旋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由此可见,声势律动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一、声势律动及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声势律动,就是指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摆出各种身体姿势,制造相应的响声,比如:拍手、拍腿、跺脚、鼓掌等,通过声势表达自身情感,以此实现情感的传递。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在音乐学习与欣赏的过程中会自觉做出一些身体动作体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这种情况有助于学生鉴赏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声势律动与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与音乐综合素养,让学生在音乐赏析中强化自身记忆力与专注力。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声势律动身体表达机会,迎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首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共运用声势律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将自己的身体部分当做乐器,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节奏感,而初中学生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身体协调性,此时对其进行声势律动训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愉快中表达节奏感,在表达节奏感的同时感受音乐的旋律。
        其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共运用声势律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学生本身的性格较为活泼,若教师仔细观察,则可以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跟随者音乐不自觉的做出一些身体动作,迎合音乐的节拍变化身体姿态,同时具有强烈的进一步探索与学习音乐的意愿。这种情况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自身身体姿势的变化充分展示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完成各种身体姿态及节奏表达的创造行为,以此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1]。
        最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共运用声势律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更强,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其兴趣爱好更加广泛,且对周边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共,教师运用声势律动,能够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体验自我展示的快乐,以此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二、如何发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结合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充分发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建议教师把握声势律动的运用特点,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歌曲旋律展现于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于声势律动活动中,感受音乐节奏。在《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工具,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源,将这首歌的旋律以“小豆豆的高低跳跃变化”的视频形式展现于学生眼前,促使学生的视线跟随者“小豆豆”的跳跃而跳跃,不由自主的做出身体的“律动行为”——左右摇晃,让学生一遍看着有趣的豆豆跳跃一遍律动,全身心投入于音乐状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深入体会本首歌曲中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2]。
(二)配合民族歌曲,强化学生律动感受
        要想充分发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建议教师在民族歌曲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民族音乐歌曲资源,这些民族音乐歌曲的旋律感较强,具有良好的声势律动基础。举例分析,在《青春舞曲》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新疆舞曲对于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的情况,让学生跟随舞曲,按照自己的想法律动身体,此时有的学生选择以脚打节拍,有的学生选择用整个身体的摇晃与跳跃体现这首歌曲的欢快,还有的学生选择拍手的方式感受其中旋律,此时班级的音乐氛围浓厚,课堂氛围良好,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观念,创造自己的声势律动动作,更好的感受音乐的律动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歌曲中热情、欢快的情感,
(三)以律动促进感受,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要想充分发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就要把握声势律动中的“律动”行为,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一些学生缺乏对音乐学习的热情,难以接受音乐的熏陶。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与魅力,强化音乐乐曲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沉浸于音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褐色的鹅》赏析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钢琴或者其他乐器的演奏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这首歌曲中的青春活力与热情奔放,以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逐渐形成对不同风格歌曲的鉴赏能力[3]。
(四)融合学生想象,有效锻炼学生音乐感知
        要想充分发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的优势,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自身想象力,更好的感知音乐画面与美感,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十送红军》这首歌曲,向学生讲解“红军”的背景及其经历,讲解他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学生了解红军,从而加深对本首歌曲的影响,之后通过打节拍的律动方法深入理解歌曲情感,把握这一情感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以此实现培养乐感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引进声势律动教学法,能够充分满足初中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不同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价值,建议初中音乐教师要将声势律动方法引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强化学生对民族歌曲节奏的感知,同时律动感受节拍,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更好的感受音乐中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高效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琰.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61.
[2]蔡文娟.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思考——初中音乐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的研究策略[J].北方音乐,2020(10):197-198.
[3]吴绮雯.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20(01):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