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伦胜
四川省江油市华丰初级中学校
摘要: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充满热情,而且也结合了教材内容整合了一些信息,但是合作学习模式往往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没有实质作用,而且一部分教师没有认清当前的角色定位,所以教学质量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总是想放任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忽视了学生每个人的特征,导致合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此,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德育教育也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教育工作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重视程度低,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所影响,形成扭曲的三观等,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因此,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工作。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
绝大多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由于受到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方面,没有收获预期的成效。传统说教式、板书式教学方式,制约了初中生合作意识、道德素养、思想意识的养成,造成初中生无法对道德与法治科目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拉近初中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主动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道德与法治问题,并且活跃大脑展开思索,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积极性、自主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应用,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对学习产生充足兴趣,主动配合教师。学生个体同样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自身任务,并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积极配合与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团结精神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培养。如此,能够有效达成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目标。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生交际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保障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跳出观念的桎梏
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内容都适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跳出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比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可以采用举办各种教学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辩论会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竞赛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性
针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感到有些乏味、枯燥,如果开展合作学习缺乏一定的激情,将会导致其丧失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这时,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采取激励的方法,来将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布置竞赛活动,对最快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初中生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探索答案。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前往敬老院、孤儿院、烈士陵园等地,对尊老爱幼、敬佩先烈等情感做出有效培养,促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体验,并且,在日后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随后,通过下一节课的时间,派一名小组成员,向教师与其他同学展示学习的成果,在此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小组不够精准、不够正确的道德思想格外注意,并且及时予以指导与校正,确保合作学习小组的道德与法治不会出现理解偏差,并且,保证每一位初中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的最新精神要旨、相关理论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通过积极参与课外生活、社会活动、竞赛活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课程的兴趣,鼓励其积极加入学习、复习之中,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团队合作意识、思想意识,为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达成道德与法治教育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规范化及科学化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即学生只是分组,并没有实现合作学习。所以,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深入探究,针对何时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最有效、哪些问题适用于合作学习、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等问题必须心中有数,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教师需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加以分析,对分组合作过程中的规范进行明确,让学生了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作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分组,确保各个小组基本均衡。
结束语
综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促使其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而且通过此种教学形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
[2]张青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3]李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