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晶晶
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 122500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质量,但是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并探讨提升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情境;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意味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育体系在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问题教学法的提出以及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问题教学法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全新学习方法,而且对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一、问题情境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合理安排
一直以来,高中生物学科都是高中生日常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由于该学科具有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会涉及很多实验内容,学生在日常学习时,经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整体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在生物学习方面的投入力度就更加有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其中占据主体位置,整个课堂的教学时间大都直接由教师来进行掌握和控制。尤其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在这种形势下,很有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无法实现自主探究,理论与实践无法实现有效结合。久而久之,不仅现有的知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高中生物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准确合理地制订和落实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最终考试时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可以。所以在现阶段的生物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问题教学法在其中“可有可无”,根本没有将问题情境的探究性作用、价值等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并没有对生物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制订和落实,在教学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应付高考。现有的学习方式过于死板,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非常大的负担和压力影响,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问题情境提创设的目的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解答,逐渐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体系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的思维能力已经逐渐成熟起来,所以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通常在稍微点拨之后,学生大多数都可以对新的知识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比如,对于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生理作用,学生只是在硬性的记忆,怎样能让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其生理作用的含义,我巧妙的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我讲解作用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在天冷的时候容易困呢,还是在天热的时候容易困呢?”学生一听很自信的答到:“当然是天热的时候容易困了”,我随即引出甲状腺激素的第一个作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在天气寒冷时分泌多,利于升高体温)。之后我再追加一个问题:“如果给蝌蚪饲喂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蝌蚪会变成什么呢?”学生们一听,积极的讨论起来,有的说变成大蝌蚪,有的说变成大青蛙,我神秘的一笑,提高嗓门说,请听正确答案:是变成小型青蛙,学生一脸疑惑,怎么能是小型青蛙呢?我随即引出甲状腺激素的第二个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而且侧重的是发育。我解释到,给蝌蚪饲喂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的快,长的慢,生长主要依靠生长激素,导致变成了小型青蛙。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学生只要一想到我的例子,就会直接推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达到了更强的记忆效果。
(二)创建“求异性”问题情境
教学中情境问题的创建,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能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要注意问题创设的角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启发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并观察课本给出的四张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总结归纳细胞之间的统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细胞之间存在多样性?正所谓吃人嚼过馍没有味道,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己表述,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总之,教学要具有感召力,使学生敞开心扉参与其中,并通过科学合理、丰富有趣的情境创设生物学问题,并以此来完成传授生物学知识,是我们在新课标理论指导下的新一轮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瑞.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模式与创新路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6(3):263.
[2]江振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模式与创新路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