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金重阳
[导读] 初中阶段中的科学学科有较强的实践性质。
       
        金重阳
        浦江县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中的科学学科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同时在初中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初中生不仅仅需要掌握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篇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现状并且对于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够给科学老师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兴趣;现状;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面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改也明确学生是进行教育的主体。也也意味着初中科学进行授课时,需要把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作为授课的目标。科学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有的时候甚至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很多学科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科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结合现阶段初中科学的授课现状,老师进行科学学科的授课时有的时候会受到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这些学科不能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如何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需要科学教师不断探索以及实践。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现状
现阶段,初中科学进行授课时,会发现学生并不喜欢进行动手操作,有的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不好等等一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并成功,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孩子的综合素质无法提升,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之路。
1.学生对动手操作不感兴趣
长时间以来,学生的听课方式通常是老师根据课本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则死记硬背老师授课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现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很多孩子无法适应,这也但是科学课上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很强的积极性,不配合科学老师进行科学实验,这样也会无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
科学课的授课过程通常是老师做什么学生看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很多科学教师担心科学实验会危险,都会选择自己动手给学生做实验,并不给学生亲身参与的机会,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因此如何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对动手操作不感兴趣和动手能力差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1.将科学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能够应用到生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能够及时协调处理,让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好,让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但是作为学生,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把遇到的困难加以解决。所以在进行授课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来源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生活中,协调处理生所以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授课时需要重视能够把实验内容与孩子的生活进行结合,注重科学实验生活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提升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进行科学实验并不一定需要专业的实验,可以通过身边常常用到的物品或者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并且不用教师的参与自己动手检验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植物体中的物质运输”这堂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使用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白菜进行实验,深化学生对于植物导管的认识,更加直白的理解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室,可以让孩子把白菜的茎从底部切开,并且准备两个烧杯,以及一样重量的蓝色以及红色墨水,把白菜放在杯子中放整整一天之后学生会发现被子中的叶子,一个变成了红色,一个变成了蓝色。并且学生会直观的发现植物的导管是贯通连接的。使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接触到的材料做科学实验能够提升孩子进行实验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训练。
2.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
科学教师在学校上实验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本中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提出不同的科学问题,让孩子进行实验时能够有实验的方向,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理论知识得到同步的提升。除此之外,老师们也可以把实验内容一样的科学问题向学生提出,让孩子实验过程中发现正确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满足欲。比如在学习“变阻器”的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个可以调节灯光的台灯,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孩子们,这盏台灯可以有不同的亮度,但是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请你们根据你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并且设计出实验方案”这时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会开始课堂讨论,有的孩子会说这个实验是因为对于灯的电阻进行了改变,有的认为可以从电阻的长短,大小或者材料等等。通过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的事物进行实验,并且根据自己已经掌握到的科学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总的来说,素质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科学授课中,科学老师需要不断实践,摸索出科学的学习之路,不断创新自己的授课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会珍.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探讨[J].高考,2019(8):146-146.
[2]陈丽卿,姚秀钢.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3.
[3]喻显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3):288-288.
[4]楼国庆.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中学版),2018,000(003):202.
[5]吴春飞.关于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5(7):36-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