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弘
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
摘要:苏教版的美术教材中将少儿水墨画作为了重要教学内容。如何让儿童接受这种艺术形式的文化是所有美术教室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提炼乡土文化的“精华”,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摒弃传统的美术程式化教学方法,值得所有美术教育者深思。
关键词:儿童文化视角水墨画
一、儿童视角:从“照这样画”到“一点晕开”
在进行少儿水墨画教学活动时应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在儿童阶段,孩子的思想天马行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去创作。这需要教师和孩子换位思考。首先摒弃“照这样画”的思维定势。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一般都是从课本出发,拘泥于课本的形式,学生依照课本上的图片进行临摹,描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天性无法得到释放,思维和想象力受到限制,评判作品的标准只有“画的像”和“画的不像”。学生只会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描画,对老师的依赖性过高,一旦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便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我们将教学中模仿的部分抛弃,从画法入手,让学生思考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应该如何做画。比如让学生们去画“校园的一角”,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师,观察学校中有什么,他们就会发现,有美丽的花朵,挺拔的大树,人声鼎沸的操场等,同时让学生观察讨论,小花的颜色,树叶的形状,操场的同学们都在干什么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画面应该如何在画纸上呈现。在学生们确定后,我会为学生画出大体的结构图,让学生们回顾刚才他们所观察的细节,在结构图中表现出来,和学生们一起完成这幅作品。让学生尽情想象,结合他们所观察的物体,树叶的颜色,形状,脉络,纹路,尽情的去创作,让学生们的画作充满创造性。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让学生去想象,创作,比如“一点晕开”这种方法,很适合不受绘画“程式”限制的小朋友,因为孩子天真烂漫,幼稚可爱,他们的创作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画风——稚拙风。儿童在学习水墨画时,可以让学生将其当作一种游戏,用这种游戏来表现孩子可爱纯洁的童心,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烂漫的孩子,也是一个孩子的内心情感,因此,教师无需要求学生画的质量如何,而是要维护孩子的这份纯真,将激发兴趣和尊重孩子天性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在进行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自己选择想画的主题,让他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尽情天马行空的创作。我往往会将学生作品的某些细节和水墨画大家做比较,让学生觉得自己画的很好,以此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创作积极性和绘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不仅绘画技巧得以提高还能爱上水墨画这种艺术形式。
二、文化视角:从“乡土文化”中寻找“水墨韵味”
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儿童在进行学习时,不但要学习绘画的方法,还要吸取这种艺术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我们都明白本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本土文化不仅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思想观念而且对于人格的塑造也会产生微妙的影响。在进行水墨画教学时,我注重烘托课堂的“乡土文化”,鼓励孩子用水墨画来渲染家乡的景色,比如“陶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文化。
比如在讲授《水墨阳羡》时,我着重突出了阳羡的“陶茶”文化,通过三方面切入,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待客礼仪,文化之美,意趣之乐。首先感受“阳羡的茶和待客的礼仪。先是让学生了解”阳羡“这个名字的由来,在秦汉时期,我们现在所住的城市就叫做”阳羡“,我们的学校也是由”阳羡“进行命名的,其次我会再问学生:”平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呀?“学生先是会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最后会锁定在”阳羡茶“上面,然后在提问学生家里来了客人我们作为主人应该有什么待客礼仪呀,最后我会再介绍一下”阳羡茶“的历史:在三国时期,那时阳羡差还被叫做“国山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是唐代茶圣陆羽对“阳羡茶”作出的评价。明代还宜兴设立了“茶局”和“茶引所”。宜兴至今还保留着这些古迹。阳羡人喜欢品茶已经成为了阳羡的一种传统。
第二是让学生了解“紫砂壶”的文化。我会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最好的沏茶器具是什么,学生会告诉我是阳羡的紫砂壶。首先让学生们说一说他们所了解的紫砂壶,再向他们介绍茶壶的文化,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会在珍贵的茶壶上赋诗做画,让茶壶更具文化内涵,通过和诗书画的融合,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品,十分美妙。第三是让学生们体会在茶壶做画的乐趣。我对学生们说,“古代的书生秀才呀,喜欢一些比较文雅的活动,比如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同时也很喜欢在紫砂壶上做画。你们觉得如果让你们在茶壶上画画,你会画什么呢?”由于学生所在城市“陶茶”文化比较浓重,学生有着非常多的参考资源可以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到创造之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三、文以载道——表达有益的思想感受
文学艺术应该为学生应渲染出一种正向的思想,学生通过水墨画的学习,有益于提升自我修养,美术并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教育,绘画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观察,让学生们体会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走进自己平时不怎么注意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发现细节之美,肆意的宣泄自己的情感。将新观念与水墨教学内容相融合,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思考,让内容更加丰富一些,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觉得有趣一些。
1.环保教育
在进行写生时会用到很多一次性的饭盒和旧物等,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同时也是为了学生树立健康的“环保观念”,在进行写生课的时候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这样一来塑料垃圾就会大幅度减少了,让学生在下课后保持周边卫生,垃圾及时带走,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爱护环境。
2.自然的美遇
美术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一种方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选择一些环境优美的写生地点,让学生们融入自然,观察自然之美。我们可以带着学生看花开花落,倾听萌芽破土,夏虫语冰,与昆虫为伴,认识各类昆虫的名字,为他们建立家园,在自然中与这些美丽相遇,体会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片刻惬意,学生身心愉悦,也会让他们充满兴趣。
结束语:水墨教学从“乡土文化”和儿童天性出发,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绘画技能的提升,更是对学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对于学生提升自我修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蒋峰.基于儿童和文化视角下的少儿水墨画教学探微[J].广西教育,2014(1):123-123.
[2]徐田玲.探寻墨与水的表现力,感悟水墨的境界美——基于传统文化的儿童水墨画创作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00(004):131-132.
[3]陈旻.走进水墨,传承文化,感受生活——儿童趣味水墨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