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
山东省威海市新苑学校 264200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学已经融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面面,任课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讲习里结合信息技术讲习,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点,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能力,并且在讲习过程里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体现出孩子们真实的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以及反映出老师在讲习过程里的优势和劣势。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代教育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并且提出几点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学科,它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并且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当下,随着教育界对新程改革的推崇,教育机构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看重。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这样不但能让孩子们更具体地感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更是紧跟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脚步。
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1.能够提升任课老师教学效率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课堂效率的提升说明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内可以掌握到的知识点有所提升。在讲习中结合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师课前准备时间,也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能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孩子们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学习习惯,多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平等对待他们的个体区别,可以高效激励出他们的积极性和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限的。
3.能够促进日常授课中老师与孩子的交流,营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任课教师只有摒弃以往的教育模式,明白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课上全面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接纳他们,同时注重他们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创建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4.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先提升他们的学习认同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新奇事物处在一个好奇阶段,在日常讲习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而任课老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的突出点促进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抗压力。
二、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讲习中应用的策略建议
1.任课老师在授课前对视频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剪辑
老师要在源头上严格把控视频资源的质量和内容,尽量做到视频资源短小精悍,色彩鲜明感强,可以牢牢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并且不影响课堂讲解时间。
2. 信息技术老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讲习
多媒体讲习模式,一方面提升自身的讲习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孩子的思考与辨析能力。数学老师在日常讲习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更全面的将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相融合,从而主动学习。比如,在讲习《大自然谢谢您》这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展示自然环境的相关片段,使他们近距离感知大自然,从而促使自身提升保护自然的行为意识。
3.给学生播放章节视频资源的合集
在每章内容总结中,视频资源的播放能够促使学生快速回想起相关的教材内容,让他们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呈现,提升自身的品德认知。比如,在学习完《我们生活的地方》这节时,任课老师将本地的山水风景、著名景点以及十年前与现在的对比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们对教材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他们对故乡的认可程度。最后,认可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家乡的特产有哪些?你最敬重的家乡人是谁?等这样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强化对教材的理解。
4. 任课老师可以与其他老师互相交流采取合作教学
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利用和其他老师合作教学的教育模式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日常讲习中,老师可以安排孩子两人一组,有利于孩子们倾听他人思想,发现问题并为其指出问题,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并改正自身不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优秀品格,以及对他人保持谦虚的态度。顺便教导他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无形中全面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为孩子德育教育创造了成长条件。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讲习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更高效地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素养,还能够激励出他们的学习认同感,提升他们的思维辨析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任课老师要在日常讲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突出点,将当下学生的思想与知识的接收能力相融合,积极寻找更优异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效率的方式,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秉持为孩子们尽责,为教育尽职的精神,为孩子全面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也为推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做出贡献,让学生将来能成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21世纪的建设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仪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88.
[2]蒋福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宁夏教育,20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