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赵大海
[导读] 通过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赵大海
        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中心小学  277531
        【摘要】:通过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而且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只讲解理论知识,难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也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思维
引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反馈情况进行有效地总结和分析,掌握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整合。在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和共性的情况下,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分层,全面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架构和流程,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手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将其融合和贯彻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德,同时也能为后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入开展,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课堂氛围沉闷
        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利用传统教材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会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缩短了教学时间,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题,会使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活跃,因而无法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思维不活跃
        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都是给学生讲解固定的教材实例,没有对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没有让学生自主思考。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定化,不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而是使其一直处于固定思考方式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许多知识点都需要融会贯通,如果形成了思维定式,不利于课程的学习,还会阻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创造思考条件
        虽然小学生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但是其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一些外在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可以一步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其对知识的分析和探索能力就会逐步加强,从而为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道德与法治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性,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所以可以开展视频教学,视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学生也更乐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遵纪守法,并且具有较高的品质,其思想价值观也更加正确。所以,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知识,拥有健全的人格,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生活中育德
        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道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校园生活。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且高于生活。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反映儿童日常生活的需要,让儿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上有话可说,有兴趣参与课堂老师提出的话题讨论,引起共情和共鸣。在生活中习得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行为,不断从生活中总结和践行道德。“留心处处皆学问”,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细微的真实的生活作为有效德育展开的“生长点”,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部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且自身的自控能力、辨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较为有限,难以通过简单的教学来掌握具体知识,更别提很好地进行转化与应用了。在此情形之下,教师应明确学生形象性思维发展更为活跃的特点,引入一些学生喜欢的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元素,对传统静态化的课堂进行动态转化。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使学生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进步,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转变。现阶段的教学不只是针对学习水平的提高而开展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20(18).
[2]曾志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
[3]李莉. 核心素养指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创新[J]. 小学时代, 2020(20).
[4]李苏娟. 互联网资源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J]. 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0, No.501(03):49-50.
[5]周浩疆.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