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许
新县千斤乡初级中学 河南信阳46554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兴起,学生德育工作走进大众视野,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多年积弊非一日能改,想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率,还须走很长的路。基于此,以下对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简称“学困生”,一般是指智力发育正常,无生理缺陷,但学习效果较差,没有达到国家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研究表明,大多数学困生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心理发展水平的落后,与成绩相比,家长和教师应该更加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特点,并且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为学困生提供心理辅导和训练,帮助学困生进行积极的转化,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热爱学习。
一、关于学困生的简述
刚刚迈进了小学门槛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的阶段,他们难以适应全新的环境和学习模式,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部分学生生性较为活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也难以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使得学习效果较其他学生更低,因而被教师划为“学困生”。
二、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改革学生学习评价制度
改革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阻碍,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往往倾向于对学生的评价,或是只看重总结性评价的结果,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对学生得出答案的学习、思维过程的评价却微乎其微,但有时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更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现阶段对中学学困生的教学评价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教学评价过于标准化及格式化、评价过程缺乏长期规划等等。课堂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潜能,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加全面系统和多元化,在尊重学生主题地位的基础上,着力从学生的综合素质角度进行评价,并且能看到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是相互影响的,注重对师生双方评价方法的转变,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好的评价制度能让教师和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增强自我效能感,享受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并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二)要激发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实现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让学困生能够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就一定要从根本上激发起学困生对于学习的热爱,让他们能够在兴趣的牵引下自觉地加入课堂学习当中去。因此,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对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首先,教师也要自觉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学习需求,为他们制定出一个更加适宜他们学习,有利于培养起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讲学,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学习资料,通过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的展示来完善和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视听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吸收。多媒体的运用有效地丰富了课堂,为学生创造出了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困生自不知不觉中被其所展示的知识所吸引,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三)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推动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教师首先应该对学困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有充分的了解,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发展性原则,将教师辅助和学困生自我分析相结合,制定出合适的目标。教师应对学困生建立合理的期望,帮助他们收获可以够得到的“果实”,尊重学困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困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法和具体目标之后,更容易收获成功和得到肯定,更容易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尊重
要想实现学困生向优生的转化,教师要给予学困生以充分的尊重。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因为教师的区别对待可能会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感到失落,甚至对整个班级产生恐惧和距离感,使得他们更加排斥学校、排斥学习,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尽管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尽如人意,教师也不能对他们进行全盘的否定,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问题进行教育。教师尊重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使得他们更加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发散学生思维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在于,必须使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发散状态。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从身边发生的具体事项切入,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了很多相对极端的措施,要求人们戴口罩、测体温,出示健康码等,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出行造成了不便。但此类牺牲个人部分“自由”的举措,成功控制了新冠疫情的肆虐,与欧美国家的疫情大流行相比,中国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国家运转迅速回归正轨)的方式无疑是正确的。但令中国学生感到困惑问题在于,在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新冠确诊人数超过千万,死亡人数达20余万,世界感染总人数超过7000万的当下,欧美民众仍然针对“是否应该戴口罩”展开激烈的讨论,为数众多的人认为戴口罩的行为属于“侵害其自由权”,对其所在国家政府发布的防疫举措感到不满,并经常组织群体性、高度危险性的游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冠疫情的传播范围。
(六)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或场景布置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情境,使身在情境中的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把教材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形象鲜明的图片、视频,声情并茂的语言文字,以及具有感染力的乐曲展示出来,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结束语
初中生正处于飞速成长的阶段,其思维活跃程度较高,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之心,任何有关道德与法治的问题,均可能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质量。只有培养出兼具高尚道德情操与法治思维的年轻人,国家未来的整体发展走势方可得到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屈佳慧.浅谈如何让初中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44-45.
[2]李勇,王保平.探究初中学困生转化教育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193-194.
[3]徐香蓉.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15):48-49.
[4]周秀娟.初中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J].新课程,2020(27):213.
[5]王学廷.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9(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