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园早期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探索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 王红
[导读] 吉林大学附属第四幼儿园, 吉林长春130061

        王红
        吉林大学附属第四幼儿园, 吉林长春130061
        摘要: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对幼儿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各方面发展与学习的关键期所接受的教育启蒙,为人的一生成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早期教育  课程内容  实施反馈
一、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生命就此诞生了。从婴儿到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都在不断的学习和储备。婴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和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各方面发展和学习的关键时期,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认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明确指出要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教育界各种早教机构应运而生,我园根据自有的教育优势与教育资质,设计出一套优秀的园本课程。
        二、早教课程的内容设定
        针对18-36这个月龄的幼儿年龄特点,重视幼儿的感知和需求,我们的园本课程设计以多元化,自主创新为目标,以家长和幼儿互动交流为基础,培养幼儿各方面的技能,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不断进步。具体活动内容分七个环节:走线、问好、闪卡、抚触、律动、精细工作、大运动训练。

三、早教课程环节设计及有效性
        (一)走线
        走线活动来自于蒙氏教育,蒙氏最终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真正独立并成为正常化的儿童,而正常化的儿童特征之一就是专注,每次活动的走线就是专注能力培养的开始,走线是从印度的瑜伽受到了启发,根据幼儿生理发展的需求,在舒缓的音乐之下幼儿的步伐控制在窄窄的线条范围之内,沿顺时针方向走线使孩子心灵沉寂,专注平静,稳定情绪,叫醒身体,进行全身肌肉的控制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练习。除上述目的外,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能贯穿在其中,如走线工作时,教师告知幼儿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挤。浩博在此环节活动后实施反馈如下:刚入早教班时35个月,自我意识很强,在走线工作时必须要站在第一个位置,不允许其他小朋友站在他前面。经过几次课程的训练后,自省并能有序排队走线耐心等待,跟着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二)问好
        问好环节,主要培养幼儿要乐于与同伴交流,并学会倾听,不打扰别人说话,不插话,并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针对个体差异,对胆小幼儿以鼓励为主,每一点进步,教师都会给予表扬,认可。诗雅18个月来到早教中心,只能说简单的两个字,不爱表达。通过半年的早教学习活动后实施反馈如下:已经能够完成基本对话,而且能主动与人有礼貌的打招呼,得到别人的帮助会表示感谢。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简单、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闪卡
        闪卡的教育理念来自于格连·杜曼(GLENN DOMAN)博士,其于1940年开始对人类潜能的研究,1955年成立人类潜能开发学会。闪卡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右脑,有助于促进右脑的活化。还可以培养右脑的瞬间快速记忆力,幼儿的瞬间记忆力一旦得到开发,会花最少的时间,深刻记住最多的内容。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每次的闪卡环节,所有幼儿的小眼睛都自动自觉的紧盯着老师手中的闪卡,18个月刚进早教班的禹宸宝宝,走进教室就哭闹不止,走线和问好时都趴在妈妈的肩上,回避所有人的眼神,但唯有闪卡环节,他能马上安静下来,认真的观看,聆听。闪卡环节中有幼儿上来指认的过程,也是分享与赏识教育,在他指认正确后,获得每一位家长与小朋友的掌声,有时激动,有时害羞,虽然每一个幼儿表现不同,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为小朋友喝彩的同时,情商教育也蕴含其中,教育每一位幼儿从小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同伴要有赏识、爱护之心。


        (四)抚触
        最初称为婴儿抚触,是一种医疗方法。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抚触,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胎儿都接受了母亲产道收缩这一特殊的抚触。皮肤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用手触摸宝宝的皮肤,可以刺激皮肤感觉神经的感知,加快神经系统的发育,对幼儿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系统的抚触还可以增加幼儿的免疫力,促进食物的吸收和利用。通过触摸幼儿可获得情绪上的满足,舒缓幼儿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也能增进亲子关系,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抚触环节中,老师最初以儿歌的形式引领家长给幼儿按摩。在舒缓的音乐中,孩子们身心非常放松的享受着触觉感,随着与幼儿对抚触熟悉度增加,建议家长从爱抚、拉手、聊天、做游戏开始,慢慢消除幼儿的紧张感,循序渐进的直到幼儿接受。抚触训练的后期会利用触觉球等小教具,对幼儿身体局部刺激较大,来活化训练幼儿的触觉,使幼儿的触觉感得以加强。
        (五)律动环节
        我们采用奥尔夫音乐理论,将音乐、舞蹈、小律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富有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节奏旋律,通过反应训练、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和即兴练习等形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本能的随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在《彩色的纱巾》活动中,孩子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跟着教师舞动着手中的纱巾,时而儿上,时而儿下,一会儿又把纱巾抛到空中,有的孩子还把纱巾披在头上,说自己像个新娘子……此时孩子们主动参与的行为和自主创造的精神已初步显现。
        (六)精细工作
        来源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蒙氏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书名《童年的秘密》作者:〔意〕蒙台梭利 刘莹(译)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ISBN:9787517824312
出版时间:2018-01
],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几个所谓“敏感期”或称“关键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
        我园精细课程采用蒙氏中的日常生活领域,为了满足幼儿内心兴趣与欲望求知.在活动的训练过程学会照顾自己.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小肌肉发展,线穿木珠、串手链等。独立学习.独立性.确立自信,自主性,抑制性和秩序感.体验自我成长,奠定了今后独立成活的能力和习惯。经历过蒙氏教育的成人是独立的,自我发动的和自主的学习者。切香蕉、分水尝试等分,串珠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在活动时,教师要求幼儿要有序取放工作,轻拿轻放,安静工作,不打扰别人。珑珑小朋友的家长在宝贝活动反馈中写道:讲纪律守规矩,是宝贝参与早教中心活动后最喜人的改变,老师在课堂纪律上把控十分严格,家长再轻声加以引导,宝贝很快就适应了课堂的氛围,并能把这种好的行为习惯带回家,现在做任何事情先订立规矩,孩子都能遵守。可见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初步养成。
(七)大运动
        课程中的感统训练来源于感觉统合教育,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博士艾尔丝于1969年提出的,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感觉统合重要性的三方面表现如下:1、前庭感觉是人类学习的枢纽。2、触觉是大脑对外界反应的基础。3、本体感就是学习能力。感觉统合体能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
        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成为一种有目的方向性的有意认知活动。感统训练环节使幼儿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身体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在积极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引导幼儿尝试把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宝贝建立一个充满爱心、信任感和安全感;与他人相处、合作的环境。
        所以说,亲子园活动方案设计和内容的选择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对婴幼儿发展有利的教育都融合进来促进婴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幼儿园的社区3岁前儿童教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 刘景容.??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