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湖南省益阳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和社会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其成长关键一部分。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制约学生协调发展的因素,如果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让他的生活和成长都会受到歪曲。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中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较强,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坏,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骑行走正确的道路的必要条件。根据素质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谈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很早以前,党中央就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教育工作指示,指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必须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出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社会上购教育机构和中小学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人,就必须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此,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开展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革命。如五个一工程,即给学生准备一份新闻小报,在班级设置一个意见信箱,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公共场所安装一部电话,另外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诊室。很多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给学生请来心理专家进行培训和理论知识讲解。在一些城市,中小学还将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的途径,拓展到了对教师的培训中。比如,在上海市就有教育部门专门为全市的教师骨干开设了心理健康研修班;在辽宁省专门为中小学教师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在天津市专门为心理健康辅导师增设了考核机制,要求职业的心理健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职业证件。目前,北京市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培养骨干上,花费了大量工作。比如采用专职教师当教学骨干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核心素养。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随着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的不断,重视很多学校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了必修课程。通过正规的课堂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讲授的内容有心理学技术理论,但是由于教师深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完全只是为了应付学习任务,而去学习心理健康理论,但是恰恰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降低,造成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出现人际关系矛盾的问题。众所周知,健康的心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的负担,但是传统的英式教学去伤害到了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适得其反。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普通的心理治疗,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面临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勇于面对。在以往的心理学教育中,教师都刻意的把学生当作是心理疾病的病人来医治,忽略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本质要求。有的学校甚至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规划,而让非专业的人员冒充心理咨询师,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不仅如此在很多学校还存在宣传不当的现象,比如很多学校给学生这样宣传,只有在心里出现疾病才能去咨询。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殊不知,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况且,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⑤一般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孩子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在现代化的心理进行教学中,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使教师有能力引导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训,但是很多学校仍然存在教育教学的水平起伏,波动较大,专业的人才较少,因此,学校必须要充分提高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化的教师改革进程。
(二)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要善于通过多途径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相关的学科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协助学生形成较高的心理素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竞赛环节,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连网的迅速发展,可以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便捷、及时。学生心理档案存储、管理将由计算机来处理,使资料保存更完整。网络的发展,增加了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同时,上网已成为新世纪青少年的时尚生活方式,因此,可以通过互连网进行超时空的对话与交流,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站、辅导站,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结束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心桥网站已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牵牵心理热线等也已经在青少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补充,能够扩展学生心理成长的环境,最终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有效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023(007):70-73.
[2]夏江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5).
[3]黄俊霞.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00(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