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宏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小学
内容摘要:数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目标之一,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关键点,因此,研究对小学数学的数感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因此每每学生再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时,屡屡触礁。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智慧培养学生的数感迫在眉睫。作为老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关键词:合作 音乐 图形 游戏 比赛 智慧 数感
数学的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怎样才能在课堂中——合作个性并重、结果过程并进、主体主导共赢,不再走过场,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学到生活中的数学,并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智慧”的课堂应是培养数感的课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化的到来,对小学生的数感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合作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那么如何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中的“数感”音乐狂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精神力量。”只要教过圆的老师可能都知道,这部分概念多,枯燥,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很少,那教师怎样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圆的数感呢?我们常规的教法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感知,发现特点,得出结论。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是知道了,这节课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可是学生课后并不能对这些概念朗朗上口。我发现高年级的孩子学生压力较大,特别爱唱歌,于是我想起音乐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尝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轻松小组唱中把数学中难记的知识不知不觉的记住了。我尝试把一些概念编成一首歌或是一个顺口溜。如我把《兰花草》进行了一次改编:
这样学生很快就把这部分概念记住了。又如我把学生画圆的方法编成一个顺口溜:先定O,再画r,单脚站立,画个圈,一顺溜,表扬你。顺口溜结组内互相做动作让学生体会画圆的方法。学生很学得很开心,也很快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在发出美丽音符的智慧课堂里,教师有了思想,学生有了收获。
二、合作中的“数感”图形光辉
我们都知道刚入学的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但是非常的喜欢画画。为了使数学教学更加的吸引孩子的眼球。学习数学是要学会方法,低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文字也难理解,教师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学教学就要借助示意图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培养数感呢?跟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从画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在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的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抛出问题:有4个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对于问题中的“最多”与“至少”对于低年级孩子是很难理解的,这时教师适时运用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学生明确:小圆圈○表示人 大椭圆 表示船
(1)学生小组合作画出所有的做船方案
第一种
○ ○ ○ ○
第二种
○○ ○ ○
第三种
○○ ○○
第四种
○○○ ○
第五种
○○○○
通过图示,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最多”就是船要坐满4人,可少但不能多。“至少”必须在每条船都做4人的前提下才成立,这样教学的难点就突破了,而学生也在画的过程中学到了难以学到的知识。在画出美丽图画的“数感”课堂里,教师有了思想,学生获得了成功。
三、合作中的“数感”游戏魅力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合作游戏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乐学,也验证了“学中玩、玩中学”在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量体裁衣设计一个高效的课堂游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广东的骆奇老师上的《最小公倍数》,在师生共玩游戏“探索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的活动中,教师能引导学生从游戏“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的具体情境中层层递进的找出数量的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一开始教师出示正六边形和正四边形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第一次猜想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让学生有初步体验尾巴重新的次数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正八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动物图片:再次让学生猜想验证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让学生有更进一步体验尾巴重新的次数的特点。学生这时在具体的情境中已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上,已获得了一些经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亲生经历猜想、验证,并记录过程。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抽象出公倍数与最小公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在智慧游戏的课堂里,教师有了思想,学生展示了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四、合作中的“数感”比赛提升
数学知识的掌握重在练习,练习课是数感的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渠道。但练习课往往枯燥乏味,要使学生乐学,并主动投入其中,主动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数感。这时教师可运用孩子的团队精神、好胜心以及喜表扬的心理来设计一些练习形式的比赛课,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上圆柱、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时,我的理念是巩固加提升,于是我设计了三个比赛环节。(先分组,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
(一)基础题:轮流答
(二)挑战题:抢答(学生易错题)
(三)必答题:从(一)、(二)中选题,让学生小测
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避免部分学困生学不到知识,让每个学
生都明白每一位学生必须参与其中,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团队精神来激励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让练习课更加的有效。在激烈竞赛的智慧课堂里,教师有了思想,学生就有了“数感”的合作提升。
总之,只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懂得选择,分清华丽与本真,让学生在课堂中穿上最适合的“鞋子”。那么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更趋于理性化,更接近合作学习的本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建立良好数感,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立华. 浅析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7,(23):100-101. [2017-09-10].
[2]何金珣. 以合作为基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J]. 新课程(小学),2016,(04):64. [2017-09-10].
[3]孙建民. 小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新课程学习(上),2015,(05):17
[4]俞立新.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教学策略[J]. 新教育,2010,(12):56. [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