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娱宁
无锡市育英胜利小学 214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教学关注焦点。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借助美术学科优势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水平与艺术素养,实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基于此,本文将论述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发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国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更能凸显学校教育特色,更加符合学生生活阅历,更能完善学生教学活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对美术课程的补充,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能突破传统教育桎梏,推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地域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一、整合传统文化资源
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民俗文化,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地域文化氛围,有利于拓展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学校按照办学理念、育人宗旨,结合学生需求,利用学校资源开办的课程;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彰显学校特色的灵活课程。因此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要积极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傩戏面具、戏剧面具等不同形式的面具课程,让学生透过面具艺术更好地认识戏剧文化;融入无锡惠山泥人、蚕猫彩塑等特色玩具,提高课堂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泥人文化与艺术;融入手绘风筝、陶泥制作等形式多样的手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知识体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优秀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小学学校要广泛发掘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并依据教学实际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实现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对统一美术课程的有效补充,使美术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视野得以打开,使学生艺术水平与艺术素养得到提高【1】。
二、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有效利用地域优势及学生生活阅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地域自豪感,培养学生自信心,促进地域文化建设,并使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例如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引入无锡惠山泥人文化,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泥人文化资料,鼓励学生与民间手艺人沟通交流,搜集民间故事,如此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域自豪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模印泥人工厂,了解模印泥人的制作工艺。这样来自身边的文化教育更直观,会使学生体验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共情,也更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艺术、掌握相关文化知识,甚至让学生学会手工泥人制作技巧、创作更多艺术作品,如此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三、举办走进传统节日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可以举办走进传统节日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日教学氛围,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例如风筝节系列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传统风筝资料、了解中国传统风筝的发展史;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介绍中国传统风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专题活动探讨风筝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风筝中的吉祥寓意,调动学生想要动手制作风筝的欲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春游放风筝,在实际放风筝的过程展示学生风筝制作成果,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风筝文化。另外近些年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活动盛行,学校也可以以面具、陶泥等为主题开办校园节日,如戏剧节,鼓励学生自主绘制面具、佩戴面具、延长戏剧,在面具绘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色彩运用,在面具佩戴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在戏剧练习及演唱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戏剧的理解体会。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还能提高学生对地域、民族、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认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广泛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内外教学资源,利用传统节日契机科学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玺玺. 浅析民间美术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原则[J]. 艺术科技,2019,32(6):283.
[2] 侯敏.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实践[J]. 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1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