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作业和进行评价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 郑亚玲
[导读] 为了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们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

        郑亚玲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实验小学    711300
        为了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们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切实改变“一刀切”掘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也是减负增效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摆脱“千人一业”的作业现状,活化家庭作业的效能性,我们老师有责任为学生挑选增效作业,使学生既能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又能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质量得到保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通过设计有效作业来提质增效。
一、让语言与本质同构共生
        口头作业突破了学生“写”的局限,把知识和技巧的培养与智力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使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我们利用口头作业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特点,促进学生有足够兴趣地将作业完成。它变革了书面作业的思维模式,量小时短,容易激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比如一年级在完成“分成”时,可以布置学生和家长对口令的游戏,巩固各数的分成。学生在完成《11-20各数的认识》后,将自家生活用具等数给爸妈听,还可以和家长比赛找一个数的相邻数。
        例如三年级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克 吨》,可以布置口头作业和家长填上合适质量单位,一卡车货物重3(),一桶食用油重2(),一支牙膏重50()…帮助学生领悟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布置将当天的错题讲给家长听。适当设计一些口头作业,不仅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
二、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传统的作业常常是周而复始、形式单一,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而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可以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做作业,在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作业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学会创造。
        例如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单一,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题:
        我是神奇小判官。
        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0,那么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5整除。( )如果数a能被2整除,那么a+1必定是偶然。(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10( )
        大显身手:写出两个只能被2整除的数,写出两个只能被5整除的数。
        乐在其中:能被2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数是(),能被5整除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联想风暴:用5、6、8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各有几种排法?
        通过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设计一组形式多样的作业,变单一为多元,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也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寓教于乐。
三、“创”中现“己”,让梦想在创新中得以实现
        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作业的设计一般都是由老师完成,学生是执行者。为了实行从教到不教,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可以把简单作业的设计权交给学生。历年来,老师们都觉得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够扎实,然而枯燥乏味的计算总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每晚确定一位小老师来出第二天的作业题。以三年级为例,出定量的口算和竖式计算,比谁出的题目形式多样,内容完满。根据完成情况确定第二天的小老师,学生能够当上小老师自然非常自豪,都想把每天的题目出得尽善尽美,被评为“优秀小老师”。
        简单的计算题,孩子眼考虑到口算里的整数、分数有机结合,竖式里的0的位置,还要考虑题目的科学性、书写的美观性、格式的规范性……诸多因素。这样的“创题”过程,又何尝不是对孩子思维品质的提升,对自我实现的充分展示呢?
四、“评”中见“情”,让情感在评价中不断升华
        形式多样的、富有激励性的作业评价是提质增效的有力保障。在作业完成的基础上,我们还努力改变评价方式,将以往的“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迈进,让作业质效最大化。
        数学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习惯于量化成具体分数,这种评价方式对优等生来说固然起到激励的作用,但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其作用就适得其反了。低分数犹如冷冰冰的匕首,直刺学生的心。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在进行量化的同时,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一个“你真棒”的大拇指远远比“100分”更珍贵,一句“加油!老师期待你的进步!”跟“60分”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效果。对于低年级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漂亮的小贴画,让他感受到数学学科不再是冰冷的、枯燥无味的。对于老师简单的几句夸赞,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评语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肯定及关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手段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我们还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览,或者发送至班级微信群、钉钉群。这样被展览的学生会产生被肯定、被关注的自我认可同感和自豪感,其他学生也会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
        小学阶段是塑造良好人格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给他们种下良好的“乐学”种子,让他们想学、会学、乐学。作业设计和评价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不可小觑的因素,我们应高度重视。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我们将边行边思,不断完善和优化作业,通过“形式”激发“兴趣”,通过“梯度”练就“能力”,通过“创造”实现“自我”,通过“评价”升华“情感”。为了孩子的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做”,赏一路风景,品一路花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