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 黄庆花
[导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黄庆花
        重庆市黔江区沙坝镇中心学校  重庆  黔江  409000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地研究教学内容,熟悉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以及本章节在全册教材,甚至整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补充和调整部分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的、深入浅出地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传统的教师就是传声筒的错误认识,以卓有成效的教学,展现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以生活为教学的主要源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辅助学科教学,善于把生活化的案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把生活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角度、多方位的设计各种习题,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更要利用现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把生活事件穿插进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适时的设问,就会有学生多种思维的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就能够充分的发挥。
        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更是展示教师综合素质的阵地,是教师文化知识、业务能力、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课生动活泼,有的课却平平淡淡,这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势利导,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为中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中的事例为教学契机,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学习状态合影留念,制作成幻灯片,在符合教学内容的时机为同学们播放,如此一来,同学们看到与自己如此切近的教学知识一定会非常感兴趣,更愿意进行深入学习。此外,这样的留影对于每位同学来说都有着非凡意义,他们在自己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课堂氛围十分轻松,会逐渐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二、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来辅助教学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本当中,不仅仅有叙述性的语言,还有许多的例子,这些事例和学生的生生活实际较远,不能够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增补,或者是进行形象化的描述,用教师丰富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吸引学生,让学生深深的被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动,增强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如临其境。另外,为了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还善于运用教具,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的想象力和真实事件相依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彩、自主的生活环境、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思想情感、道德和行为,这就是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的艺术。让学生在学习中潜意识中受到到教育的暗示。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提问、探讨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要创立一套提问、回答及讲解的教学情境,以达到师生双向互动的目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仅仅是打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很多都取材于生活,教材整体编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的启示。由此可见,创设生动形象、切合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利用生活化的案例来辅助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案例,案例一定要适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要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虽然教学案例要符合教材内容,然而却不能拘泥于教学内容,还应有一定的拓展,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些案例,也可以依据搜集的材料来编写新的案例,只要是对教学和学生有益的案例,均可以采用。教师好好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案例都要好好分析利用,如有这样一个案例讲述的是正在上课的小徐同学由于讲话影响到别的同学学习。          
        四、将生活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维分析能力,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之,充分的讨论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深刻记忆所学知识,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将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热点问题抛出,让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热点问题的看法,大家可以互相交换意见,还可以设立辩论会,利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等”。
        五、设计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再生动、再形象,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想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上活,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使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社会公德和法定义务的角度,让学生去实施行动,通过让学生做街头的调查采访,让学生弯腰拾起每一片纸屑,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有效方法,也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把对学校、对社会的爱深深地扎根在心中,实现在行动中。
        总的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生活为教学的源泉,深化教材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用高尚的情操去浇灌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45-46.
        2、赵邦珍.巧思慧教,增强教学实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