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建立在教化学生、能力进阶、知识延展目标基础上的小升初古诗衔接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需要语文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以支持学生适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并培养一定的语文自习能力。本文从“内容编撰,以文化人”,“温故知新,新旧融合”,“提炼方法,拓展自习”三个方面说明了古诗衔接教学的要点与方法,以此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衔接
引言:语文强调综合素养培养目标以来,中小学语文都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课标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篇,从树立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理解经典古诗词教育的意义。在中小学语文衔接方面,古诗的教学衔接也是关键一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思考如何以古诗的中小衔接教学探索作为一种初中语文学习的开端,让经典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中的语文素养要求的落到实处。
一、内容编撰,以文化人
古代诗文中小衔接课程编排既需要考虑到课标中的各项要求,又需要兼顾古诗原有的文化韵味和诗词美感。教师进行小升初语文古诗教学的目的在于支持学生梳理复习小学阶段所需掌握的古诗,并且通过复习已学习的古诗特点与字词知识引出初中的所要求达到的学习古诗词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为系统的复习小学语文中出现的经典古诗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古诗篇目选择。选择时需要考虑小升初学生的需要掌握的古诗知识并加以强化。例如,教师可以整理出杜甫专辑、李清照专辑、王维专辑等等著名诗人的小学阶段需掌握的诗篇,在专辑中先介绍作者的特色与身平故事,然后诗篇集合方便学生背诵记忆。语文教师也可以每节课前安排一个课前环节在吟咏和背诵背诵这些古诗。经典背诵能够让小升初学生熟悉这些重点诗词。在学生能够熟悉这些诗词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将初中学段经典诗词安排为背诵的第二阶段,开始新的诗篇的背诵。在背诵这些诗作时,学生在诗的意境下中讲会学习到行为规范的指引,对生活积极健康的观念,代人处事需诚实守信,知恩图报,慎言慎行等等一系列的中华美德与优秀传统文化。
二、温故知新,新旧融合
小升初的古诗教育衔接课程作为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古诗衔接课程内容安排上需要以旧带新,让原来学习的诗与新学习的诗有一定的联系。
提取初中学段古诗文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师带领下通过温故知新的学习消除学生对过往古诗学习的混沌感,把小学学段要求记忆和理解的古诗文复习,并以初中的古诗学习要求点出学习重点。教师在复习完成后穿插介绍关联的初中诗篇,可以以作者为纽带介绍初中诗作,也可以以场景为纽带介绍诗作,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加快学生适应初中要求的古诗学习课程标准,实现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例如,在编辑诗篇合集时不仅考虑到作者,还可以以古诗词的格律和流派来归类整理,通过背诵教师精心准备的集合体验到格律的审美情趣和流派的意涵,以此达到小升初要求的古诗认知广度。教师在古诗衔接课程安排上要注意突出内容的层级性,让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学习提升的跨越感,树立起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
三、提炼方法,拓展自习
通过汇编集合的方式有利于小升初学生对下阶段的学习在脑中构建出清晰学习图谱。小升初古诗文衔接教学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背诵篇目,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读懂诗作的方法,促进学生可以掌握初中语文要求一定的自习能力、尽快熟悉自我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以诗作格律为线索自己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相关的语言规则,并且在制作思维导图时积累重点字词和使用。在此类具体的操作中辅助学生具备对课外拓展古诗词作品阅读学习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具有依据自己的喜好自己收集古诗词进行阅读学习的能力,显著扩大阅读量。
举例来说,喜爱唐诗喜爱杜甫的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推荐的课外诗作合集中中寻找杜甫的诗进行独立的品读和积累。语文小升初衔接教学需要把教学放在完整的语文综合素养培育体系之中寻找定位,自我学习、拓展阅读有利于培育语文综合素养。小升初古诗衔接课程安排教授学习古诗方法,关视课外阅读延伸,最终延展到其他类别的文学衔接。这些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积累的主动性,突出语文阅读积累习惯。
结束语:
在课堂使用的学习教材中,小学与初中衔接学级的古诗安排已经考虑了衔接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语文教师可以按照教材指引,搭配教师自己编写的合集持续推进进阶学习目标。小升初语文教学目标应突出它的进阶性和延续性,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阅读和背诵中明确知识要点的联系,体现阶段上升发展的成效。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即拓展小升初语文教学中的古诗与古文课程联系,深化整合古诗与古文教学。此外,如果将古诗教学视作为“文”的教学,那么古诗之中蕴含着的哲理与民族精神就是“化”的教育,我国的语文教育自古以来都重视教化他人的作用,中小衔接古诗教学也必须达到文化传承、教化学生的根本作用。
参考资料:
[1]李冬梅,何秀梅,贺国雨,张思思. 中小学古诗吟诵教学研究[J]. 教育观察,2020,9(11):39-40.
[2]汪存友,张丽君,张丽静. 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在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