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杨小琴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杨小琴
        毕节十二小 5517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教学目的实现,且利于学生认知领域的高层次技能发展。小组合作教学基本形式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软环境,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能长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符合学生素质发展需求的课堂软环境。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对于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是教师在积累高效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从实行新课程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核心思想过程中,对于学科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践行。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不同需求,明晰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进步缓慢的学生并助力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援。组内各学生同质性较强,且容易灵活处理问题和变通思维,这也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更为高效的方式。与其他高效教法相比,小组合作教法应用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探究学习和思维拓展实践。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应用小组合作教法开展教学的经验,从“布置具体任务,活跃学生课堂思维;强化生生互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强化教师指导,构建趣味课堂”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方法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各位一线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布置具体任务,活跃学生课堂思维
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应结合具体的任务实现具体的指导,这样,无论针对问题还是情境,学生都能在课堂上针对指定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布置的任务难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主要是凸显学生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假若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难度过大,没有学生能够完成或者只有几位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深入研究教材,给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中等的任务,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一课时,就通过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有了具体的探究学习主题内容。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讨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而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的局面出现。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任务问题:“是谁把铁棒磨成针?”“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同样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给你的组员讲讲吧。”这样,具体的任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强化生生互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是在师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互动中达成的。单凭教师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对于不同学习状态学生的实情把握。而小组合作的基本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进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在同一认知水平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指定的、正确的方向思考。这对于学生在小组中主动思考问题、发展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教师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小组中的学生设置问题、提供资料,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成长。例如,在针对“口语交际:说新闻”一课内容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强化师生互动以及组内生生互动,组织开展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的课堂现场演绎活动。教师结合“新闻发布会”活动开展的“能准确、清楚地传达信息。”重点和“连贯地讲述新闻”难点,让学生能够“形成一股绳”。学生在搜集、整理新闻资料以及连贯新闻语句的过程中,完全针对同一个目的:“帮助‘新闻发言人’完成课堂上的新闻发言”而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并发挥小组合作教法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教师指导,构建趣味课堂
虽然教师对于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尝试,但是教师容易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却在教学内涵上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小组合作虽然只是在形式上为教师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提供了帮助,但是仍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实情,来改革教学内容,让课堂足够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因此,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习行为表现转好、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以及学习思维活跃的学习期间,教师应通过趣味课堂的构建来强化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最终实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课期间,因为小学生缺乏理性分析,思维能力不强,想要让他们有理有据地证明观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他们对问题往往是各抒己见,表面的争论很多,但是说服力并不强。因此,教师要构建趣味课堂,应该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从而互相争辩,最终明确对错。教师让各小组之间进行课堂辩论,这样学生对于西门豹治邺的具体做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现了认可,并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印象,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即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也是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将形成教育改革和发展核心四项具体表现在课堂上的必经之路,也是将学生置于课堂学习中心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合作教法,切实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教法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的更加准确的过程,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和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76-177.
[2]张梅.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汉字文化,2017(09):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