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凤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362500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背景下,教育界逐渐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强重视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针对性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基于此,本文从语言建构的概念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要性,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引言:现阶段,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促使教育部门逐渐加强对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重视力度,积极的进行优化,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其教学范围较广,与写作、语言、创新以及思维等能力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应加强重视力度,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语言建构概述
语言建构实际上是指现阶段表达思想的目的,根据语言内部系统的建构来形成话语,通过词汇组构句子,并运用句子组构段落篇章,同时也可以表达现阶段在个人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完善的语言体系,注重自身的发展,从个人的语言心理词典、表达风格等角度进行,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开展创新,优化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实现全面的发展[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较为特殊,与其他学科存在明显的不同,属于基础的学习,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掌握直接关系着其他学科的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以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提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形式,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加强知识的累积,培养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促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合理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激发出创造性思维,创新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出自身的潜能,进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会主动的思考,促使学生爱上阅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2]。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以提升整体的阅读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设计阅读氛围,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愿望,主动的阅读,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珠鸟》一课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创新,以图片、音频、视频等作为教学工具来创设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融入角色,明确语言文字、语调、语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与内涵,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通过合理的引导来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阅读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产生自身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指引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3]。
(二)注重基础内容优化对文字使用方式进行规范
文字是语言的基础,也是现阶段语言组成与转换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构成阅读段落、句式的前提,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内容的优化,全面对文字使用方式进行规范,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对文字、标点、拼音的使用;对格式、比例、书写等进行严格的要求,促使学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创新,注重学生的笔画掌握、文字比例掌握、语气变换等方面进行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的记忆能力与模仿能力较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正确的运用标点、造句、组词,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与此同时,促使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尝试新词语或者新句子,在实践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新词的意义,有效的运用语言文字,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4]。
(三)紧扣文章中心引导学生探寻语言文字激发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紧扣文本,促使学生掌握中心思想,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理的阅读内容,促使学生探寻语言文字的激发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涉及神话内容的语句或者词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掌握,并进行合理的仿写,明确该类词汇呈现出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深入挖掘文本的价值,寻找出语言文字的激发点,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状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扩展自身的知识体系,扩大知识范围,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5]。
(四)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创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以问题引导,促使学生高效的阅读,创新自身的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明确的阅读目标,保证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促使学生思考,有利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提升。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学生阅读,如教师可以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交流,相互进行分享,也可以进行合理的知识阅读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整体的监督,从语言出发,明确教学实践点,以促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深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新教学理念,针对性的开展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掌握标准的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紧扣文本,明确文字的激发点,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学会语言文字,提升自身的基础语言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促使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玉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概括和组织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45):101+103.
[2]吴凌燕.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20,15(25):29-30.
[3]季春燕.利用插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19,12(12):12.
[4]陆丽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8,15(08):137.
[5]顾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12(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