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安庆中学 024000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更新的挑战,也让教师看到了教育更光明的前景。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古诗词教学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语文教师是全新的挑战,也是激发教师创造力和工作热情的契机。本文就主要立足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分析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作用,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力争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古诗词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育;古诗词教学;整合实践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极具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因而往往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略知皮毛而不得要领,所以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随着学校信息设备的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发展了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课程理念下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其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性,内涵及其丰富,还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在中小阶段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初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工作,创新改进古诗词教学方法,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从这一角度而言,让学生们在品鉴、诵读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自觉发扬和传承。
中国古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有描写美景的,有赞美人物的,有抒发情怀的,押韵合辙、音律兼美。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朗诵、欣赏和品味,学生们很容易产生一种美好的享受,净化内心世界。与古诗词描绘内容产生情与景共融,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品鉴美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与此同时,古诗词的创作构思,用词、用句都十分巧妙,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为学生带来写作的灵感,在写作中借鉴其经验,有助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信息技术导入故事,增加古诗词课堂趣味
古诗词虽然有着美的一面,但是也有难学、难理解的一面,其中有很多生僻字、难懂词,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导入上下功夫。在古诗词教学中,课堂导入的设计非常重要,有趣的导入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的状态。从古诗词的特点来看,其中很多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也有着故事性的一面。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趣味性,我们可以结合古诗词内容,运用故事背景导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词大意和思想内涵。
例如,《观沧海》这首四言诗,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作者登山望海,用浪漫主义的文笔,勾勒出苍茫海水、日月升腾无比壮丽恢弘的景象,描绘雄伟高山、壮阔大海,以景言志,抒发了心系天下的情怀。在本首诗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入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故事。当时作者会师远征,攻破北方大患——乌桓,擒获袁尚、袁熙,巩固了后方,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本诗就是作者得胜回师时所作。利用曹操征乌桓、消灭袁绍余部的故事背景,作为本诗教学导入,会让学生在最短时间产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情怀,以及本诗表达的意境。
(二)信息技术丰富诗词内容,让诗词课堂趣味无穷
古诗词与现代文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古诗词内容精炼,这既是其特点,也是让学生学习起来犯难的地方。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加上知识面窄,很难快速准确地把握精炼的古诗词的意思,理解其表达的情感。鉴于此,我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也借助了信息技术丰富了诗词内容,给学生进行了拓展延伸。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脍炙人口、情感含蓄而深沉的古诗词,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在一两节课达成教学目标是有难度的。鉴于此,我们大可借助信息技术,先让学生课前自主上网观看《苏东坡》这部电视剧,在网上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自主总结和提炼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初步感受作者写作是的内心情感,课堂上请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苏东坡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预习之后,学生心有所感,自然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形象,争先巩后发音,积极性也会更高。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进取之狂”,我们还可提前准备好辅助材料,多媒体出示课外材料,辅助学生全面深刻解读人物形象。借助信息技术开阔了学生视野,也间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构建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助力微课教学打造有趣的古诗微课堂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与时俱进,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日益普及。语文教师要想很好的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微课相结合就要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的出现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古老的诗词变得灵活生动起来,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语文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诗人身份、背景介绍、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技巧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分类展开,影音结合,打造系列课程,合理利用微课资源,突出每首诗词的重点与难点并进行单独设计,从而打造有趣的古诗微课堂。
例如,教学《蒹葭》这一古诗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微课小视频,视频中首先呈现了一首歌曲《在水一方》,这首歌是根据《秦风·蒹葭》改编的,利用歌曲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情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唯美动听的歌声渲染出凄婉迷离的气氛,随后我又利用微课展示秋天芦苇的图片,秋天河滨旁那随风飘摇的芦苇,那佳人如梦入幻的美丽身影,那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的惆怅心绪都通过短短的视频课体现得淋漓尽致。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虽然呈现时间短但可以以其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为其增加了的艺术情趣和人文理念,使学生获得愉悦的诗歌审美体验。
总结: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唤起学生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情境,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更准确地感受古诗的哲理,真正给学生打造一堂有趣的古诗词课堂,让学生在趣中学,趣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J].李勇.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11)
[2]翻转课堂视域下的中学音乐古诗词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品韵江南》教学为例[J].颜妍.教育观察.2020(27)
[3]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究[J].张小茹.考试周刊.2021(15)
[4]利用微课视频,开展古诗词教学[J].任冠华.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