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林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安庆中学 024000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较大的比重,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本文就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潜力,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阅读能力
前言
个性化阅读其实就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的阅读,是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和看法的阅读表达,是倡导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个性化阅读的核心在于“我”,处处以“我”为主,处处体现个性,这里的我就是指阅读者个人。从这一角度而言,要想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首先就应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阅读,从阅读中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广大语文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之时,当结合个性化阅读内涵和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一、初中语文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多数初中学校的语文阅读教育,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学的,也就是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在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对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阅读、理解阅读知识有很大的阻碍。具体来说,从学生的这一方面看,由于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或者是家庭等等的原因,会导致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差别比较大,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水平,如果还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对于同一知识的学习,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教师教学通常会进入的一个误区是,运用反复的对于课文的讲解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理解,因为害怕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文章,就对于文章反复讲解,这样的讲解破坏了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机会。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个性化阅读就根本没有了用武之地,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同时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以及效率,既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也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发展。
二、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构建民主课堂,鼓励学生表达?
为学生构建民主课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阅读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感觉。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我在疏通字词之后,让学生对整体文章进行感悟,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引导学生思考:“很多人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对鲁迅在课桌上刻一个‘早’印象非常深刻,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对那些细节有特殊印象呢?可以与我们一起探讨。”有的学生说,自己在看文章的时候,对于其中描写雪中玩乐的场景印象深刻,因此现在城市中的雪一般在刚开始下的时候,就有环卫工人进行清理,为交通提供便利,因此很少能够享受玩雪的乐趣,是一种遗憾;有的学生说,看到鲁迅为自己不能经常到百草园而感到伤感,他也产生了同感,现在学习压力特别大,每次他想出去玩的时候,都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而取消,使他特别渴望外面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在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产生了个性化的体验。
?
(二)开展趣味教学,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构建趣味化的课堂,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激发起兴趣,走入文本去找寻自己喜欢的内容,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人海子所畅想的理想生活,那么大家对于自己的理想生活,有什么想法呢?”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繁华的城市中,享受着全国各地的美食;自己的理想生活是能够拥有一个随时出差的工作,能够乘坐着飞机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能够观赏世界各地的美景;健康和平安是最大的幸福,希望只要全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快乐,就是最美满的生活。可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就能听见学生真实的声音,同时有利于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受到经验的约束,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些文本的时候,无法将其与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因此对于一些事物存在着难以理解、无法渗入感情的情况,影响学生阅读文本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感受,从而产生个性化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走入情境中,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我为学生播放了动画片版的《皇帝的新装》,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带动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学生都沉浸在动画片的氛围中,通过直观、动态的方式,来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他们看到动画片中皇帝颐指气使又被人玩弄得团团转的样子时,不禁哈哈大笑;当他们看到小男孩说出皇帝没穿衣服时,也替小男孩担心他的处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绪跟着剧中的发展进行波动。在观看完动画片之后,学生对于《皇帝的新装》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悟,并且与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和启发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沉浸式的情境体验,能够让自己与课文产生联系,从而将自己的思绪带入到课文中,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效果。?
(四)多角度阅读思考,鼓励学生质疑
个性化阅读就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阅读提倡的就是学生个人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阅读后提出不同意见。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结果,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并且适当对学生合理正确的见解给予赏识和肯定,以此激励学生不断深入探索,勇敢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阅读教学一定要带着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和表达。
例如,教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范进为什么会痴迷于可靠?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癫?我们可鼓励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从社会背景、科举制度、人性等多个角度解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想,想象如果自己生活在当时,作为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会像他一样参加科考吗?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古代科举考试的?又如何看待现今高考?二者有何区别?第一个问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后面两个问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且观念正确即可,目的在于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积极的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找到合适的引导方法,为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知文章的真正情感,让阅读真正发挥育人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叶民.浅析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8(11):377-378.?
[2]石海珍.浅谈中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8(34):314.?
[3]曹绍敏.浅论读写结合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8):162.?
[4]叶香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对话过程”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