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锋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从概念角度进行分析,语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借助多种渠道、途径来获取语文知识,并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二次分析、整理,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思维,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观点,最后形成学科上的学习成果。基于此,以下对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思维
引言
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点科目。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逐渐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还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语文思维特点分析
语文思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的主要方式,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之中。同时,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非常紧密的联系,有着审美功能、协调能力等等。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语文思维具有极强的交流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大都会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平台,以在不断地沟通、交流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自身思维上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地认识自身、完善自身。同时,学生之间也会在意见的沟通、交流中实现思想意识的交换。通过长期有益的交流、互动,学生是非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地提升。语文思维具有极强的广泛性。人类本身的想象能力是无限的,而语文作为一种思维思考方式,会因为学生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内容的多样性的特点来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策略分析
(一)坚持践行“润物细无声”培养原则
对语文思维发展而言,一定要避免操作方式过于刻意。这是因为思维本身就是属于抽象类,很难直接通过教学进行传授。这意味着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将语文思维具化为知识点并进行传授,虽然能够令学生快速理解,但却很难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索中有效养成相应的思维能力,甚至还可能让教学过程变得过于枯燥、刻板,反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本身形成强烈厌烦感,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落实。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践行“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原则,将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长期、间接的形式加以熏陶与培养,让学生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形象性、发散性、情感性以及概括性等方面产生深度认知和感受,发展思维,进而达到优秀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优化教学设计,不能过于死板地按照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而是要尝试将语文思维培养任务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日积月累地收获成长和发展,顺利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渡,对学生语文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点明各种语文思维,更没有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要求学生熟记语文思维的定义与内涵,而是围绕课文本身进行合理设计,挖掘课文中能够凸显思维的形象性、发散性、情感性、概括性等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课文,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更能在不知不觉间强化对各种语文思维的模糊认知。
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对语文思维有正确认知和理解,并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全面、良好的语文思维。
(二)创新学科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了便利,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借助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引导。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雨巷》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一些音乐、图片以及视频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适宜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感知《雨巷》中所描述的那种意象中的朦胧美,让学生将自己完全地投入到课程感知中,在情境感知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相关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乃至以后的工作中去。语文思维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在素质教育的培养下,教师要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进而将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
课程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为了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对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建设,实现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推动学生语文思维的建设和发展,以高中语文课程《纪念刘和珍君》,因为该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描述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单凭文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容易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比较刻板、空洞的认识,背离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丰富化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对文本作者的个人经历,所处的历史背景等教学内容,不断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从而达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分析素质教育理念,制定更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策略。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受到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关注,所以,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内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将语文思维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志勤.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46):137.
[2]刘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967-1969.
[3]马俊才.探究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52-53.
[4]万生科.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131-132.
[5]陈贞.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路径研究[J].高考,2020(3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