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锋
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351251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越来越恶化,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这不仅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地理教师在保护环境方面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地理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人们为高增长欢呼的同时,我们有一种担忧:我们需要太多资源来保证这种增长。[1]比如我国每生产价值1万美元的商品,我们所消耗资源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3倍。我国部分的GDP增长也是以环境恶化为代价,各种灾害对我国生存环境敲响警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实施环保教育,也成为教育者不可推卸的任务,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环保教育中更具有优势,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任务。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环保教育是地理学科教育的必要性和责任性
在地理核心素养提出四大方面中,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教育的核心观念,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社会环保教育责任性。在人文地理中讲述在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过程中与自然环境各要素发生的相互关系,造成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物种灭绝、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资源紧缺… [2]地理教学大纲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任务”中明确规定:初步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不同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是遵循和贯彻落实教学大纲的体现。
任何学科具有社会责任,地理学科更是承担着环保教育的责任性,如在学习黄河的治理时,可以从下面这个表格分析:
.png)
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1、融环保教育于具体教学当中,地理学科闪烁着对环保的火花。
如高中地理的“人类活动与气候”、“水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等。在讲授这些内容时,都可以根据教学上的实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3]又如在 “地球在宇宙中”这一节,讲到地球是目前为止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体时,从环境的角度指出地球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其环境适合人类生存,但如果我们不珍惜爱护,甚至是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势必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记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灭亡。
(1)适时引用一些最新的环保资料,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讲到“水资源危机”时,可引用[4]《这个世界很缺水》一文中提到的:由于环境恶化,我国有1/3的人口生活在“将被划分为绝对缺水的地区”,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并使学生在关心人类未来前途的同时,能够能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善待环境,人类非但不能从环境中索取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资源,反而还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2)开展环境问题小辩论,树立环保观念。
让学生以学者、领导和民众的身份对生活、生产中垃圾、污水、噪音的处理方法;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排放措施;对人口问题增长过快的解决方法;对植树种草绿化美化,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态度等等或讨论或辩论。学生不仅学会了灵活地运用课本知识来维护自己辨题正确的的辨论技巧,而且通过教师在为反方辨论的过程中引用的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丰富学生关注环境,有利于将教材中的环保思想内化为学生的环保观念。
(3)积极开展调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
让学生调查,木兰溪河流那一段水质最差?哪个村子的耕地在越来越少?什么地方垃圾最多?哪个地方森林破坏严重?哪个地方近年来蔬菜收成减产?哪个村民高寿的人多?哪个地方工厂多但污染严重?等等。环保的调查活动,增加环保意识,人人争做环保的小卫士,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人地协调观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环保理念的渗透。
2、以“人地协调观”为线索,有计划、有系统地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对学生长期的环保教育。
只有当学生在掌握了系统的环保知识后,对其今后的环保自觉行动才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环保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围绕“人地协调观”这一主线,引入“地球村”这个概念,然后按教学进程逐步展开,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大气环保、水环保、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教育,以及建立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市等方面的教育,最后从人地协调关系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会收到很好环保教育的效果。
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密不可分。我们要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依据,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让我们行动起来,齐心协力都来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环境尽一份力,相信地球的环境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段永宽: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资源、环境、污染,山西省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3)。
2、韦志容: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