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吴深波
[导读]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传授学生知识的能力

        吴深波
        平和县大溪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传授学生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如此。教师应该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清晰的头脑去解答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因此,本文将主要探究数学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有效方法
        引言:正确的使用数学思维可以科学有效的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因此,一名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并且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一旦学生形成了数学思维,他将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在理解问题上、了解数学概念上、清楚数学符号含义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作用
        数学这一门科目,它有很多的部分组成,比如函数、方程、数形结合等等,这些问题在小学、初中、高中均有涉及,只不过难易程度不等。那么,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就将成为十分重要的的学习阶段。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采用单纯的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教学,“灌输式”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十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最初阶段就产生了畏难心理,思维定势、不能很好的解决数学问题,或者举一反三。因此,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深入的理解,并且与此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小学数学知识,会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抽象、难理解,因而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部分同学可以吸收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但是对于理解和完全掌握并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将数学思想方法加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我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且教室还应该逐渐的引导学生,与学生时刻保持沟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能够进一步思考,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课堂质量。通过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方法而言,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大胆思考,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更乐于动脑,达到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小学数学,在其他学科甚至在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出现更多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比如,阿基米德通过浴缸里水的溢出突然想到测量体积的方法,这就是利用生活的应用来进行思考的一个典型的实例。如果学生也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他们将可以在生活中更多的进行思考,进而真正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1.在概念教学中创设生动情境,引人数学思想和方法
概念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常见,是最基础的知识点,也是重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枯燥的物理概念的同时,需要加入一些生活情境或者创设一些教学情景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分数”这一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分物”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分数”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转化成便于学生吸收理解的知识点。促成学生更好的转化思维。
1.1一一对应法
对应是将两类具有类似或者有联系的元素联系起来,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数学概念。在传统的教材当中,大多数均是通过计数器、箭头、虚线等将元素与量、实物之间相互联系,相对而言较为枯燥。

那么,教师如果将生活活泼的图片放在学生们的视线中,比如猴子、香蕉等,就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对应时理解数学知识,明白数学概念。
1.2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其本质就是将复杂的、难的、需要解决的知识点转化成清晰的、简单的、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基础也是最方便快捷的一个方法。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的数学思想都运用到了该方法,比如,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成三角形;小数乘法计算转变成整数乘法计算等等,均是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转化成为学生已有的、已经理解的知识点再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化新为旧”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思维的形成。
1.3分类法
分类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体通过某种特性或者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分成多个部分,并且通过对每个部分的分析进而最终解决整体的问题的一个方法。因此,分类法在复杂的数学题中较为常见,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分析每类三角形的特点后再进行总体的分析和概括,这样的划分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特殊的三角形的特点后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一个更深的联想、思考和探究。再比如,在学习自然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所有的数字分成奇偶数、合数、质数等等,通过逐个的小概念汇聚成自然数这一大的知识点。因此,合理有效的运用自然数这一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数学思维的框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2.绘制思维导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直观的将大量的、复杂的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知识点。比如,在做“鸡兔同笼”的类型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鸡爪”与“兔爪”清晰的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看图来分析问题的相关数据,并且得到相关的解决方案,最后解决问题。因而,学生在考试中也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自己思考问题,从而逐渐的形成数学思维。
3.强调复习巩固,努力帮助学生深化数学思维和方法
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的知识点后,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包含前面的知识点,不易过难,不易过简单。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能够在回忆复习巩固前面知识点的同时,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4.运用符号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其问题大部分均由简单的数字,但是难度不等,因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当学习加减法时,学生不能依靠简单的背诵来进行学习,其并无意义。但是如果将普通的加减法变成有画面感的、实物的物体来进行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容易许多。在此过程中,这样的实物就是数学的符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转换思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就将问题迎刃而解。
5.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的建设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分析具体的实物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数与数相整合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处理的明了、易懂。比如,教师在教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绘制多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而后进行查数,最后进行比较。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来进行解答。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改的规定进行教学,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能力,得到启发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霞.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福建教育研究,2016,000(011):P.12-13.
[2]朱姣姣.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3]郝朝庄.例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000(008):108-109.
[4]韩玲.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全国教育科研成果汇编(第一卷).2018.
[5]刘涛.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