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孙向进
[导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孙向进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七里汤小学     2644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新课程改革渐渐推进,深入到了各个学校和课程的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教学方法也要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以课程改革要求做基础,尊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创造一种高效,氛围轻松的课堂。既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达到了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了个人的提升和课程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网络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造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时代又极大程度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其中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也要从小学开始着手。小学从四年级开始让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然后学习延续到五年级,主要包括认识电脑,键盘输入,创建文件,创建文件夹,移动文件,选择位置,输入法选择,编写Word,制作PPT,创意编程scraino,制作表格,图像编辑,互联网入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等知识模块。物联网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深入到了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甚至于被国家利用起来进行各项防护,建设与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它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所以人们目前必须掌握对互联网的认识,对互联网的了解,对互联网的使用以及信息化思维的转变等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紧紧跟随社会的步伐,保证不掉队,不拖后腿。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人们对互联网和信息化认识的第一步,它为学生打开了信息化的大门,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2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涌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方法,不用再像传统教学一样教师死板的讲授,学生机械的记忆,从填鸭式教学中突破出来,解放彼此,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而言,它根据学生的各个层次合理化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往往每个小组包含4到6个同学,让小组一起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学的学生思维都比较跳脱广泛,精力又很充沛,不同学生的层次都不太一样,对学习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小组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对知识的想法,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掌握不好知识,但是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可以最大程度地让每个同学都能学会,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一组人在一起,各抒己见,团结合作,就可以完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2.1 分组不合理水平层次相差过大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分组教学时,第一步就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一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如果没有合理分组,后续步骤实施起来将会十分困难,只有分的小组合理可用,后续的教学工作才能畅通顺畅的实施。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实际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都是随机分组,在课前没有对学生分组进行规划和思考,只是简单地让前后桌或是同桌自动化分为一组,这样的分组并不符合小组合作的基本要求,不能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达到使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原始目的。
        2.2 形式化小组合作教学
        由于部分小学教师业务水平不足,只是简单地知道小组合作教学这一方法,并不了解小组合作教学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也没有对小组合作教学进行个人的思考和研究,只是掌握了皮毛。教师个人都不了解的知识和方法自然也没办法很好地进行实施,所以教师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往往实施方法不合理,知识形式化的讨论几个问题,不加以约束,也不加以引导,所以学生就会讨论一些无关的话题,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正向的作用,反而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存问题的解决策略
        3.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分组让学生参与进合作学习。教师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巧妙地融入进日常教学之中,就要深刻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对班级内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详细系统地了解分析,然后对学生合理的分工,要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爱你能够有效交流,高效合作,发挥合作共赢精神,相互帮忙,相互交流,一起完成课堂实验任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优势,达到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实现双赢,教师减少负担,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课标要求知识。
        3.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符合每个主题教学的大概情境,一个好的情境的设立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发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贴合实际,不能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甚至根本不了解,例如:在对进行互联网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讲解时,可以从学生日常会接触的QQ,游戏,抖音上入手,给他们联想和讨论的空间,并适当提出问题,如那互联网是怎么运行的呢,怎么产生的呢等等,让学生带着思考和疑问去听老师讲解,能很好地提高课堂的质量。与此同时,不同学生的见解和想法也不尽相同,大家一起得到一个答案,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小瑕疵,但是学生是会有一种成就感的。
        4 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同于其他传统科目的学习,学生对此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有困难同学可能对电脑的接触比较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这个问题,然后最大效率的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许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7(19):212-214.
        [2]钟力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08-209.
        [3]丁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学周刊,2016(23):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