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第十一小学 831100
摘要:实际上,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因此,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培养逻辑思维,不仅需要在原有的知识内容上增加新的知识的概念,还需要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认知能力,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过程大多数是相同的,主要通过已形成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形成新的体会和理解,这个过程能够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开端。
关键词:新课程下;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发挥逻辑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数学教材选择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在确保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完整的数学思维,适当增加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和运用。正确的认识规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规律需要根据数学知识进行练习,练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使数学知识和解答技巧真正内化于学生。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意义
经过近几年对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实际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变革:第一,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做题速度,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后能够自主从题目中找到核心内容和关键信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逻辑思维,借助知识点和公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解答。第二,通过逻辑思维训练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和概念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确保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新知识,还能够实现知识的衔接,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第三,逻辑思维训练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课外拓展,使得数学教学不仅集中于课堂,还能够向课外的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项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和质量。
二、新课程下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研究
(一)结合教学实际, 激发良好的思维动机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时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动机,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推动力量,从而形成学生自身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训练中。可以说,思维动机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前提的基础,是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为此,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将思维动机作为前提,教师主动探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从而推动逻辑思维训练的进一步发展,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寻找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乱,抓住学生的思维动机,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学习阵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价值,把握每一个教学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发挥逻辑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数学教材选择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在确保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完整的数学思维,适当增加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和运用。例如,在进行《小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深化学生对小数的认知,教师可以从小数点出发,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
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有小数的出现,让学生仔细观察买的物品价格,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大小有着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衔接,让学生自主判断“”5.58、0.558、55.8”三个数字的大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小数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二)依据个人特点, 理清有序的逻辑过程
为了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需要从基础的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出发,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每个学生根据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逻辑思维训练。实际上,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因此,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培养逻辑思维,不仅需要在原有的知识内容上增加新的知识的概念,还需要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认知能力,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过程大多数是相同的,主要通过已形成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形成新的体会和理解,这个过程能够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开端,在此基础上深入把握逻辑思维发展的层次变化,通过各个层次深入展开逻辑学习,为此,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结合思维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认知的全过程,清晰明了、整合有序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常见,学生对于长方形有自身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特点,这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中,运用学生的经验知识,教师能够初步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长方形,自主观察写下长方形的两个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对长方形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逻辑能力不同,讨论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逻辑过程更加合理,使学生对知识规律的认知更加清晰。
(三)结合认知规律, 进行发散的思维训练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要求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后,需要加强相关训练,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感知和认知,只有形成个人体会,才能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效果。正确的认识规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规律需要根据数学知识进行练习,练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使数学知识和解答技巧真正内化于学生。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小学数学的知识储备量较大,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根据数学知识阶梯性特点,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不断扩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的数学知识认知体系。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整合能力较差,对于混合运算的步骤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往往无法自主进行混合运算,但实际上计算有着一定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增加混合运算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有效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发展符合一定的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更快参与课堂学习中。逻辑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强化对知识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20(01).
[2]曹英芳.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8(S1).
[3]朱湘花.关于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9(11).
[4]冉德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No.586(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