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秀芬
浙江省杭州市大禹路小学,浙江 杭州 310030
【摘要】人民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物品等价交换的的一个媒介,孩子在没有系统的认识人民币之前,其实已经接触了人民币,比如去商场购物或者压岁钱等等,但对人民币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所以今天我上的这堂课主要围绕和多名有经验的教师一起探讨“认识人民币”的教法,寻找课堂的优点放大化与其他老师共享,坚守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为辅,突破各种教学困难,展现一堂新教育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新型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学有所获。
【关键词】 寻优共享 坚守初心 突破难点
一、问题缘起
笔者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认识人民币,学习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买东西来巩固新课内容,但是在学生的练习中,遇到5元可以怎么付钱的实际生活应用后,孩子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如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改革单一的授受和接收式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准备一节新课时应注意走进生活,和生活相结合,从实际生活出发,细致研读教材,新颖的去创设情境,从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此,笔者根据新的课改要求结合区教研对本次教学实践进行了调整:
二、教学调整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进行设计,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认识和感知,将这节课完美的设计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小组伙伴对新知识进行探究交流,并对元,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一)巧识
※课堂教学片段赏析1
【评析】低年级小学生善于观察,教师巧妙借助人民币的不同特征来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学生学会过数学,文字,颜色等认识了人民币。
(二)巧推
※课堂教学片段赏析2
【评析】认识元、角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对于1元=100分这一数量关系学生还是无从入手的,生活中对于分的应用几乎已经没有了,因此,教师以微课形式来通过角的转化,1角=10分,10个1角就是10个10分,10个10就是100,由此得出1元=100分。
(三)巧用
※课堂教学片段赏析3
【评析】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新知识的产生。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巧延
※课堂教学片段赏析4
【评析】随着课改的深化,核心素养教育得到深入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成了数学课堂的重点,最后借助灵活的题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开思维,充体现了深度教学理念。
三、思考延伸
(一)寻优共享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四个优点: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探究新知,都完全符合七八岁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创设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起点,让学生想一想,互相之间交流一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既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友谊,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提高了观察、分析、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3、生生互学,教师导学
在经历了换钱以及等价交易等一系列活动之后,,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不仅购物需要付钱,更重要的是生活中该如何合理规划使用人民币,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数学知识从课堂中走出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4、联系生活,巧学巧用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要和实际相结合,并创造生活中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融合进去。要让课堂40分钟充满乐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学有所乐,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提高自己观察力以及探索实践的能力。
(二)坚守初心
本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帮助学生运用课堂中的数学知识去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会应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他们在思考之后,有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在想出的办法里找到更好的,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辨别选择能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认真聆听他人的想法,查漏补缺,将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
(三)弥补不足再突破
经过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备生活这一系列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备课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自己也要用心付出,虚心请教,才能上好一堂有价值的课,从学生来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关注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对他们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消化,尤其是当孩子们对某个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达到老师的预期效果时,我们需要思考是否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训练和掌握,帮助他们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师来讲,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老师要有耐心的引导他们并组织好纪律,建立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卞国华.新课程探索与实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08;
【2】孔企平.张丹.田成生.胡光锑:伴你教数学(四年级 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