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勋
西昌市兴胜乡中心小学 四川凉山 615014
摘要:新时期,我国在积极的推进全民阅读,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自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的渠道,创新阅读的方式,丰富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的质量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推进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途径和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阅读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途径和对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机会,通过积极的推荐校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实现阅读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阅读质量水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重要性
积极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有助于实现阅读资源的整合,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阅读的质量。2)课内阅读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选择适合课外阅读内容,促使二者衔接,有助于拓宽阅读的渠道、深度和广度。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知识面和阅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逐渐的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加大了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新课标也强调了小学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机会和平台,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新课标明确的规定在小学阶段背诵的诗文不能少于15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通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等,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学校在阅读教学方面还仍存在不足和问题。例如,1)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阅读不重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或者是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少、阅读的机会少、阅读量比较小、阅读的时候敷衍了事,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2)主要还是以课内阅读为主,没有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或者是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的时候,缺乏对教材、学生特点等的综合考虑,内容不适合学生阅读。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差,很多要求自主阅读的内容,其并未认真仔细的阅读;很多需要家长指导的课外阅读,但是家长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质量效果不强。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途径和对策
(一)结合教材特点,选择衔接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阅读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多设置一些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目和内容的时候,需要找准与其教材内容的衔接点,选择相关的内容,促使课内外阅读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利用课文中学到的一些知识技巧,去阅读课外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强化阅读的深度。
1)以作者为衔接点。也就是在学习课本上某一作者的文章的时候,如果该作者其他的内容也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够激发其阅读兴趣、教授其一些道理、提高其阅读能力等,教师就可以推荐这些书目作为课外阅读。
如在学习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可以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如《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了解安徒生的写作风格,学习里面展现出的好的品质。
2)以单元主题为衔接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内容分为了不同的单元,每一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按照单元主题内容选择,或是衔接课内外阅读,或是补充和拓展课本内容,拓宽阅读的深度。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章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课外阅读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的故事及相关文章,更深刻的体会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品质,了解科学成就。
3)以教材内容为衔接点。在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节选,课外阅读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原文、读原著。如学习完《冬阳.童年.骆驼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更深入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青少版的《三国演义》,这本书既没有对原著进行过大的改编,小学高段的学生也差不多可以理解。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关系、文章的内涵等,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全面、立体、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二)把握学生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实现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需要确保选择的课外阅读内容适合。对不同阶段、不同个体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力和水平等有基本的了解,为其推荐适合的书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便于小学阶段学生理解。推荐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高质量、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读本和书目,强化阅读的质量效果。
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为其推荐一些简单、易于理解的书目,且书本内容要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如识字类的《和大家一起读》系列;国学类的《唐诗三百首》;故事类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经典童话故事》;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需要适当给的增加阅读的深度,如《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童年》等,要从阅读中吸取一些知识,增长知识见解,学会一些道理。
(三)构建完整体系,强化阅读效果
要构建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强化阅读过程的引导。首先,指导课内阅读,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应该从哪读、怎样读,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和掌握的一些技巧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重视阅读过程的引导和指导,促使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师需要重视组织和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在其中给予学生适合的指导。如在课外阅读之前,为其布置任务、科学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任务阅读;在阅读之后,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在阅读的同时记录好词好句、随时写下阅读感受等。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重视阅读的教学,并不断的丰富阅读的知识,扩宽阅读的渠道,提高阅读的质量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推进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高效化的利用课内阅读,教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强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这种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志慧.找准切入点架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8):35-36.
[2]石群.让书香溢满校园用智慧亮丽人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74.
[3]余佛金.扬起课内外阅读的风帆——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华夏教师,2020(12):94-95.
[4]周新民.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