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陈永洪
[导读] 物理是初中阶段众多学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

        陈永洪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巢湖实验中学,安徽 巢湖 238000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众多学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物理学习能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创造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物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初中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更新教学理念,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模式,才能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1落后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以往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知识抽象性较强,而且比较复杂,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忽视了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很难得到提高。
        1.2教学手段陈旧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的时候,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但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由于对新教学理念了解不够全面和透彻,以至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难以满足当前教学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依旧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自行掌握和主导课堂的节奏,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如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学习中呈现出极强的依赖性,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常常忽略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是片面地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开展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制约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1.3教学过程缺乏生活元素
        物理和生活联系紧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不能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应用性,不能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不能形成物理知识应用意识。可见,教师脱离生活来开展物理教学,只能增加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3.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教育界内的一场革命。面对这场革命,转变和优化教学观念是基础和关键。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要意识到物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先进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将课堂交给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2)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我们应认识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一个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3)将“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一手要加强物理基础知识教学,一手要抓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物理综合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4)因材施教理念。新形势下,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教学,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2构建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其明确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性,提升他们学习的独立性,给予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化差异给予充分尊重,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此满足学生不同状况下的学习要求,这样可以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会影响整体课堂教学效果,若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民主且平等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便能够愉快、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一种积极且主动的探索状态,逐步养成主动探索且积极进取的优良学习品质。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初中学习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物理知识学习活动,发散自己的想象思维,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3开展物理实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许多学生感到物理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开展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无论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物理实验。因此,教师应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步骤、准备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知识,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提升物理学习能力。例如,教师教学“串并联电路”这节内容,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具体连接过程及其开关控制,然后让学生们依照这个原理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图。之后教师再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让学生运用真实的物理实验仪器组成相应的串并联电路。以这种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启发学生学习相应的物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3.4初中物理教师积极运用媒体进行教学
        现代化的背景下,多媒体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利用声、形、图、文的传播载体,加强学生知识表达的水平,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是触觉。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首先在网络上下载本节课知识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是音频,引导学生能够化抽象为具象,加强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水平。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是接触物理科目的入门阶段,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课外知识,在每节课上课之前为学生讲述有趣的物理课外拓展知识以及故事。因为讲故事的手段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可以把这种方法作为固定的课外知识拓展模式,通过课前知识的积少成多,加强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养。
        结束语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总结经验,找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获取物理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构建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谢文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2020(26):57-58.
        [2]李平国.关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9(29):56-57.
        [3]王永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9(18):71.
        [4]吴锋.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苑教育,2018(06):88-89.
        [5]杨志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